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南京江北新区枢纽办:筑起“强枢纽” 激发新活力

  一个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主城,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建起通达四方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不久前,2022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在江北新区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交通成为这个“朋友圈”十分关注的话题。会上,都市圈成员城市签署了《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框架协议》,强调要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与此同时,在《南京都市圈2022年度工作要点》中,南京都市圈将加快推动南京北站工程列入其中。

  快速发展的江北新区,必定要成为辐射带动都市圈发展的“强枢纽”。南京北站、地铁、海港枢纽经济区……负责担纲这些重要枢纽工程建设的江北新区枢纽办正全力以赴,为现代化新主城拓出更大“筑梦空间”。

  高点定位谋划“使命工程”

  这厢,南京北站拆建项目正全力加快收边收尾;那厢,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数字孪生平台已完成开发,只待站房及周边交通相关图纸确定后,搭建仿真场景。

  此前,省委主要领导在调研时明确提出,建设南京北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既是重大交通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既是南京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服务全国全省的重大项目,必须把南京北站规划建设放到全国一盘棋、放到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高点定位、系统推进,确保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

  站在新发展格局上去审视,南京北站不仅关系到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局。

  这个综合大枢纽要怎样建?如何让未来产生的巨大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机流动?又如何让“大枢纽”变为大磁场、“流量”变为“留量”?

  作为南京北站的建设者,江北新区枢纽办高点定位,规划要将南京北站建设成国内首个智慧型枢纽经济区,开发一个“最强大脑”,让枢纽经济区智慧运转。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会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手段,以城市信息(CIM)平台为孪生中枢,在此基础上依托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搭建各类智慧功能。

  打开南京北站数字孪生平台模拟展示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超级大脑”的强大。例如,在孪生应用层,可实现数字规划、自动泊车仿真、无人接驳仿真、车站人流仿真、能源管理、综合安防等。也就是说,当“大枢纽”启动,各类流量会被实时“留痕”,这些“痕迹”会汇聚成“大数据”,支撑实现科学预警、通行调控、安全管理等自动化管控。

  更为关键的是,南京北站枢纽经济区数字孪生平台的应用,会贯穿决策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最终实现数字孪生同生共长。

  开放看江北,江北海港枢纽经济区是关键一子。海港枢纽经济区的建设将完善区港联动、铁公水联运、进出口保税物流等功能。

  疫情渐稳,江北海港枢纽经济保税物流中心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保税物流中心一期自去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中心先后引进招商局物流、嘉多福物流、神行太保3家企业入驻保税园区,超过一半的仓库已经填满了货物。

  就在近日,保税物流中心二期通过主体结构验收。二期建筑面积8.05万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6.86万平方米,预留冷库1.25万平方米。建筑主体为3栋双层物流建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为钢结构形式,并采用TPO防水系统,整体建筑高度23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文明工地标准施工,该项目获评“2021年下半年江苏省建筑施工标准化工地(三星)”、2021年建筑施工市级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等荣誉称号,项目申请的“优质结构工程”也已通过专家评审。

  尽心尽力顺应“民生期盼”

  “叮,这里是七里河站。”不久前,位于浦滨路与临滁路交叉口,11号线“七里河西站”开工了。走进工地,大型机械轰隆隆地忙碌着,工人们正编制着钢筋笼。“话说11号线”,江北新区公众号一个特别的栏目,专门关注在建的南京地铁11号线。翻阅当中文章,个个阅读量过万,甚至大几万。

  为什么如此受关注?11号线是江北新区境内开工的第六条线路,一期工程全长26.7公里,设车站20座,换乘站9座,是名副其实的“换乘王”。

  11号线一期全线19座新建车站(除中央商务区站)中已有15座车站开工,分别为石塘公园站、行知路站、绿水湾站、庙东路站、珠江南站、森林大道站、浦口万汇城站、七里河西站、七里河东站、商务东街站、南铁院站、柳洲路站、南浦路站、柳洲东路和浦洲路站。4座车站完成围护结构,为石塘公园站、绿水湾站、行知路站和庙东站。

  地铁4号线二期于2020年底正式开工,11号线一期于2021年11月30日全面开工。目前,江北新区正全力推进建设,两线均在加速推进中。

  近日,一场关于“地铁”的招商洽谈会在枢纽办进行。枢纽办邀请戴德梁行南京公司、首旅集团等咨询机构、行业知名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探讨江北新区地铁周边区域枢纽经济区招商工作。

  关于挖掘地铁站点的价值,专家们有一个共识:要激活轨道交通效益,实现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最大化,用经济效益反哺修建地铁的大投入。

  细数11号线沿线“坐标”,从人口密集、商业繁华的桥北板块,到江北新区核心区CBD,再到研创园等产业集聚区,这条“换乘王”亦是一条潜力巨大的“宝藏线”。

  江北新区枢纽办正研究,要以一个个地铁站点为核心,打造TOD模式特色商业综合枢纽中心,构建“枢纽”新廊道,吸引新区乃至全市优质资源集聚,江北新区的“都市新地标”“活力新引擎”。

  枢纽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枢纽办将拓展招商渠道,创新合作形式,拟在地铁周边区域引入新经济业态,构建起满足居住、工作、购物、娱乐、出行等需求的多功能社区,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集聚,致力于把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打造成融合共生的站产城一体化智慧城市综合示范区。

  一刻不松确保“安全生产”

  江北新区枢纽办目前有5个在建项目,其中两个地铁项目共有18个工区。此外,枢纽办旗下还有铁路运输公司、铁投公司、海投公司等几家从事货运、仓储业务及相关管理的企业。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枢纽办为保障工程项目、企业运营安全有序进行,设立“货运物流监管专班”,加强来宁返宁货运车辆及驾乘人员管理服务,落实“宁畅运”预约服务货运物流闭环管理。

  按照“宁畅运”系统相关管理规定,货车的申报信息也会同步给目的地所在区级防疫部门,车到卡口时,要由当地查验核对信息,协助卡口放行。

  专班成立24小时值班小组,6位经济发展部同事轮流值班,实时跟进“宁畅运”系统推送信息,对于工作网络内的货运信息,原则上三分钟内必须响应,保障货运车辆通行顺畅。截至目前,专班累计保障830余车次。

  正值安全生产月,枢纽办及下属各单位正有序开展安全生产演练活动。

  在高处作业的工人,因未佩戴好安全设备从高空坠地,该怎么处理?6月16日上午,江北海港保税物流中心二期项目组织开展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江北海港保税物流中心二期项目现阶段,正进行支吊架、管道、钢结构屋顶及墙面构件安装等高处施工作业。本次演练结合高处施工特点,从事故汇报、伤情判断、现场应急自救、联络专业救护等环节,充分模拟事故处置流程,验证救援方案的可行性。

  枢纽办还联合辖区内企业,举办“铁路危化品罐车作业泄漏为情景的综合应急实战演练”,模拟危化品罐车泄漏应急处置流程,以实战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做到有备无患、临危不乱。

  今年4月,江北新区枢纽办同时收到两面锦旗,分别来自国铁上海局集团南京供电段和南京河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感谢枢纽办在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付出。

  铁路安全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既是一项安全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安全重于泰山,认可来之不易,唯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复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才能保障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水平。

  2022年以来,枢纽办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与路方驻区单位、铁路公安部门、护路单位、属地街道的联动,全面提升新区铁路运输安全水平,确保辖区铁路安全生产零事故。

  每月定期,枢纽办会组织路地、第三方专家开展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联合巡查。截至目前,已开展铁路沿线安全检查21次,排查消除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隐患83项,并及时跟踪隐患问题销号情况,定期组织“回头看”检查,确保已整改隐患不回潮。

  新技术加持,安全“加倍”。枢纽办积极统筹各涉铁街道做好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信息系统运用工作,目前,5个涉铁街道均已完成对信息系统的试用和对相关工作人员信息的录入,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6月初,枢纽办还组织开展辖区铁路专用线企业走访调研活动,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确保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和道口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江北新区枢纽办先后走访调研了5家铁路专用线企业,通过面对面交流,现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疫情防控、铁路专用线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和铁路道口管理等方面情况。枢纽办相关负责人就即将印发的《江北新区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考核办法》与各企业主要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各企业均表示会全力支持铁路专用线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

  江北新区枢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枢纽办是新区内重大枢纽工程的主要建设者,会紧抓安全生产不放松,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职责,采取领导带队检查、专家专题检查、行业部门联合检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许雯斐 曹昊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6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