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运河城市徐州:承千年文脉 享一泓碧波

  世界文明,因水而生。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6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召开。论坛以“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为世界运河城市繁荣发展和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曾经,汴、泗、黄、运四河交错,过境的激流给徐州带来漕运繁荣的同时,也带来连绵水灾。如今,经过科学治理,河畅水清的徐州正积极应用运河资源,“燃动”大运河文化带发展引擎,续写发展新篇章。

  保护运河遗产 生生不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春秋时期,孔子在泗水河畔留下了千古名句。得益于《论语》中的这句记载,位于徐州吕梁山风景区中部、原名“悬水村”的倪园村,充分应用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古人笔下“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村庄,已变身“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上月又入列2022年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8年前,中国大运河项目申报世遗成功。作为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在徐州的保护和开发,正以“不舍昼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持续推进。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为盘点家底,推进保护,徐州文博部门利用省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契机,多次到铜山、新沂、邳州等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梳理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

  “据初步统计,徐州流域内共有遗址遗迹资源302处,其中有汉楚王墓群、户部山古建筑群等9处国保单位,土山汉墓、乾隆行宫等33处省保单位,黄河故道护河堤、广运仓遗址等260处市县级文保单位。”参与普查的徐州博物馆科研部副主任陈钊介绍,“《泗水捞鼎图》汉画像石、《疏凿吕梁洪记》古碑等文物,生动记载着徐州运河上的传奇和历史。”

  注重遗产保护,发掘文化底蕴,徐州构建了由多部门联合的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体制机制。2021年,市文广旅局下发《关于加强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严格审批大运河保护范围和建设规划地带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专家对荆山桥保护修缮方案进行论证,对工程实施依法监管。

  去年,窑湾核心展示园建设项目、户部山状元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花厅遗址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设施3个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入库项目,为徐州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又增动力。

  修复运河生态 培厚根基

  碧水、蓝天、红霞,古树、老井、烟村……拥有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生态资源的沛县湖西农场韩楼村,依托天然优势,以运河文化、湖团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结合现代生态稻虾综合种养,形成富有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吸引了远近游人的光顾。

  “大运河是徐州的文化之河、交通之河、发展之河、奋斗之河。”徐州文史学者田秉锷如是说。为推进这条母亲河造福人民、泽被后世,徐州以“打造航运灌溉排涝的大走廊、绿色生态涵养的大长廊、文化旅游景观的大画廊”为目标,抓牢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等重点环节,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上层楼。

  这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徐州市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共同发力,注重水与岸、河道与建筑、功能设施与文化景观的协调之美,为优秀文化、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的有机交融,日拱一卒。

  在京杭运河环境综合整治中,徐州先后实施了京杭运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湖西航道(江苏段)整治工程、徐州水上服务区等建设工程,沿河环境焕然一新。

  在运河特色乡村建设中,制订实施具有运河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将地方人文元素融入到村镇规划建设中,具有运河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

  今年,徐州市港航中心积极开展2022年徐州市城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京杭运河徐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将对两岸工业风貌进行提升,融合楚韵汉风、地域文化的特色发展追求,体现生态智慧、山水田园的绿色示范精神。工程计划于2024年完成项目建设,2025年完成竣工验收。

  城河相依,人水相和。从修复生态、发展航运,到建设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推动产业融合和结构升级,古老的大运河徐州段正以新的面貌,展现新时代的青春芳华。

  激活运河文旅 澎湃生机

  流淌徐州千年的大运河,是串联古今的“文化长廊”,亦是接续奋进的“精神长河”。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随着《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徐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相继出台,徐州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思路和实现路径愈加明晰,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的生态圈、生活圈、文化圈和经济圈逐渐形成。

  以“国潮汉风 快哉徐州”为品牌,徐州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徐州文博会、沛县大运河武术赛等特色活动,唱响文化赋能的重头戏。

  讲好水文化故事,展示水风景魅力。2021年,通过运河文化的不断激活,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贾汪潘安水镇等8景区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

  “不用到远方,诗就在眼前。”上周末,距离徐州市区25公里的微山湖畔北村,在荷塘边赏景拍照的一家人由衷感慨。通过打造田园文化风情,北村已成为市民“说走就走”的城市后花园。

  文化活起来,旅游才精彩。“在经济新常态下,旅游文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多领域融合发展的壮大趋势。”在6月28日新沂马陵山景区召开的旅游推介会上,景区负责人杨阳诚邀来自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60余家旅行社负责人,到花厅遗址零距离探源地域文明,来马陵山思接古今、拥抱自然。

  “加强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的统筹整合,徐州策划了多条运河文化休闲游线路,其中的苏北运河美食—徐州、宿迁、淮安三日游,入选全省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市文广旅局文旅推广处负责人介绍,“挖掘和弘扬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运河文化,徐州演艺集团正在创排柳琴戏《窑湾往事》和梆子戏《大运河畔》,用文艺观照当下。”

  当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古运河重生的现代故事正在徐州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中,被续写、被珍视。(张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4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