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智改数转”让连云港制造老树发新芽

  盛夏时节,新一轮制造业的产业革命正在这座城市酝酿。

  这场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标志的转型之路,重塑了港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实现“数字技术+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为了推进这场革命,近日,连云港出台了《支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以政策之力全力支持企业开展“智改数转”。

  什么是“智改数转”?字面意思就是: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从人工智能到5G通信,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企业的“智改数转”已经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诚如连云港市工信局局长席世战所说,面对市场不确定性,企业必须通过“智改数转”修炼内功,主动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效益,抢占发展的“智”高点。

  建立企业产品大数据

  打通供需链条

  面对市场紧缩、压力加大和疫情波动的影响,港城企业主动瞄准数字化转型赛道,建成了一个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让制造企业老树发新芽。

  一支风电叶片用料多少?质控细节在哪里?需要多少工时?在专注风电叶片生产数十年的中复连众,大数据可以精准给出答案。

  为了使生产环节数据更加准确,生产过程更加透明,中复连众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精益制造工厂”。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整合,把生产、质控、供应、运维等环节搬上了互联网化平台,企业更好地实现供需对接,叶片生产效率提升20%,成本和库存大幅度降低。

  走进工厂,笔者注意到,车间内每一支风电叶片都有一串数字。这些数字就是企业“智改数转”的生产密码。它是每支风电叶片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码,上面关联了叶片生产信息。中复连众信息管理部副经理胡同波介绍,每支叶片从客户下单开始就有一个电子“身份证”,精准记录生产、质控、运维的全过程。

  “智改数转”让中复连众实现了叶片全生命周期数据建模,让企业供货商、制造商、应用场景在互联网上实现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促进产销对接。

  如今,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智改数转”行动,正在促进港城企业的研、产、供销、服务、企业管理等领域全方位转型。

  尝到甜头的企业,更加积极地拥抱“智改数转”。在新投产的连云港中远海运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内,全球首条LNG罐箱智能生产线上的生产场景让人惊叹。

  “我们的生产线从建设之初就是按照国家工信部离散型智能制造‘七大要素’进行建设。”连云港中远海运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振宇介绍,在生产的过程中,他们借助MES管理平台实现了生产订单、排产、物料准备、物料配送、生产、生产进程、质量控制等全过程跟踪管理,有效地保障了企业产品生产。

  市工信局投资与技术改造处处长袁堂中介绍,预计到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改数转”,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90%。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

  质量安全双提升

  智能化、数字化的核心就是让机器和数据代替人力进行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袁堂中介绍,企业“智改数转”的任务就是实现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优化改进工艺流程和组织方式,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和管理控制水平。

  步入三吉利总控制室,仿佛置身于一片数据海洋。电子屏上跳动的数据,实时滚动化工装置内的动态讯息,整个生产链的流动和互联清晰可见。

  “传统企业的改造,尤其需要决心和毅力。”三吉利化工总经理刘德标感慨良多,“对于三吉利来说,数字化、智能化不是增加几台机器那么简单,必须是整个生产流程的再造,涉及改造的工艺、设备、环节和部门非常多,需要整体筹划、大额投入。”

  但是,转型的效果显而易见。刘德标算了一笔账:使用传统设备生产企业苯二酚系列产品时,2000吨的产能需要350个工人间歇生产;使用新技术设备时,每年可以产出4万吨产品,仅需要170个工人。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实现连续生产,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稳定和安全。

  “智改数转”不仅是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推动企业生产本质安全的重要设施。

  在斯尔邦石化,企业建立了一个五位一体综合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借助安全全流程管理线上化,安全隐患上报平均时间由2天缩短到10分钟,整改管理闭环率提升40%,员工培训普及率提升50%,安全专业知识覆盖率提升25%。”盛虹集团数智化部总经理温智惠介绍。

  不仅如此,连云港还在地理标志性农产品溯源、特种设备和危化品企业监管、燃气管道巡检等传统行业领域,积极推进“智改数转”,有效推动企业攀高争先。

  充分发挥“两只手”作用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智改数转”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即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连接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区域的互联互通。

  “在成本为王的今天,企业技改的投资越发谨慎。”袁堂中表示,为此,连云港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智改数转”的政策红利,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企业“智改数转”年度有效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不超过12%奖励;申请成功国家级、省级智能工厂,将分别给予最高奖励200万元、100万元。

  “今年,我们获得省‘智改数转’奖补100万元。这笔奖补资金对企业安全稳定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刘德标介绍。

  为了打消企业对“智改数转”效果的担忧,连云港面向全国征集整体方案与集成、咨询诊断及培训等5个类别服务商,84家服务商、110个服务产品入围服务商资源池,为制造企业转型改造给予专业指导,提供详细的转型规划以及有效的保障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智改数转”的风险,提升转型效率。

  这一系列的政策红利、扶持机制,成为打消企业顾虑、撬动企业“破局”的杠杆。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提醒,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风起云涌的今天,企业要避免路径依赖,持续用更加先进的理念推进“智改数转”,始终在市场技术调整中占据主动权。

  (周莹 连工信 贺成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