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绍兴嵊州:“三驾马车”牢筑经济之基

  看数据,8个浙江省“4+1”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81.1%,184个实施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分解计划的118.79%,超额完成预期。

  显成色,绍兴嵊州漕河泾长三角协同发展产业园正式成立,发展多点开花。

  亮成绩,浙江省投资“赛马”激励名单榜上有名,有效投资持续推进。

  半年来,一个个捷报、一个个项目在嵊州这片创业的热土上迅速蔓延。

  新成绩意味着新挑战。2022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等问题,嵊州以超常规思维、超常规力度、超常规举措,奋力推进经济稳进提质,交出一份“半年红”嵊州高分答卷。

  放水养鱼,涵养新动力

  近日,嵊州市第二批2021年度设备购置补助资金1.1亿元已发放完毕,其中获得补助最多的企业达2300万余元。“今年我们公司准备新上两个技改项目,这笔补助资金真是‘及时雨’,对我们资金安排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某生物材料公司总经理滕明才说。

  政策出,活水来。让企业有动力,市场有活力,厚植经济发展优势的政策大礼包成为了破解发展枷锁的组合拳。为及时应对企业资金投入大、订单量下降、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嵊州在全部承接浙江省出台的“5+4”稳进提质政策基础上,又相继出台《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金融支持稳进提质若干政策》等政策,形成由31个政策组成的“5+4”政策包,安排资金9.3亿元助推经济稳增长。

  “我们充分发挥转贷资金、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作用,其中把担保费率从1%降至0.5%,与7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合计在保41笔、担保余额1.57亿元,畅通了企业的金融‘血脉’。”嵊州市金融办主任吕炉君说,2022年以来,已为1302家企业办理转贷1730笔,数额达51.66亿元,重点企业融资难题破解率达100%。

  6月初,嵊州出台了《嵊州市全面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意见》,涉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等八方面45条具有针对性的纾困政策,以真金白银推动减税、降费、补助、贴息等政策集成落地、直达快享。特别是在对照上级稳经济措施基础上,嵊州进一步提高政策标准,如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扶持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专项债获批额度较上年增长20%等。

  让政策“活水”滴灌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就要发挥好政策的导向性。

  嵊州2022年提出“项目推进年”,加大了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金融支持:集中开展银企授信签约,授信金额15.3亿元;签订银政协同助力嵊州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项合作框架协议,授信额度260亿元;深入实施“169”行动,安排49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列入储备库项目的前期经费保障等。

  与此同时,为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嵊州还实施了经济稳进提质攻坚十大行动,组建十大专班,由各专班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具体的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推进机制,确保经济稳进提质工作落到实处。

  链条矩阵,赋能大发展

  6月30日,嵊州漕河泾长三角协同发展产业园正式成立。根据规划,产业园将承接上海以及长三角区域溢出的高端产业,布局5G、新能源、数字经济、科创研发等高新业态,探索建立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综合载体,为嵊州产业发展补上重要的一链。

  瞄准新赛道,加快推动产业“链式”突破、“集群”提升,是嵊州市推动经济稳进提质的一大举措。2022年,嵊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集群集聚智造高地”,围绕领带服装、厨具电器、机械电机三大传统产业以及数字5G、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通过园区链集聚、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构建极具嵊州特色的多点支撑产业发展格局。

  强链补链,织出大产业,搭建大平台。在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联甬产业园内,看着眼前2幢3层高的厂房拔地而起,某智造公司董事长傅洪光难掩喜悦之情,“预计9月就能竣工,10月起我们的设备就可以陆续进场了!”

  该公司是入驻联甬产业园的其中一家企业,来自宁波。建设中的联甬产业园承接的正是宁波高端制造业,让具有发展前景的外溢企业在这里抱团集中。

  一园连千企,嵊州的产业版图在不断扩大。联甬产业园目前已有7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电力设备制造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或“小巨人”企业入驻,补强嵊州高端制造业产业链条,投产后实现年产值19亿元;临杭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园,主要承接杭州优质的汽车轴承、轮毂单元、轴承万向节等生产企业,16家企业已全部实现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50亿元。

  “硬核”企业离不开创新链的支撑,以未来科创城、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的“一城一室”创新策源格局正在形成。2022年4月,某集团与浙江省农科院签署合作协议,将联合推进农村“小蚕工厂”促进共同富裕合作,深化工厂化养蚕全产业链科技合作,助力打造全球顶尖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基地。

  在链条矩阵的加持下,大好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20亿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智能家电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20亿元;总投资约10亿元产业园项目将打造浙江省知名数字化示范园区、双碳园区、产业培育及孵化园区;总投资20亿元的科技城项目将建成3个创新中心及1个院士工作站,可引育“高级人才”及以上人才86名以上……

  数据显示,1至5月,嵊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7个指标居绍兴市第一,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等11个指标居绍兴市前列。

  破枷清障,优化软环境

  6月14日,投资130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在嵊州上线投产。这是嵊州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0亿元,将为嵊州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从签约拿地到开工通线,这个“巨无霸”仅用了8个月,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嵊州速度”。疫情下,如何攻坚克难,跑出发展加速度?嵊州针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创新开展助企纾困“云攻坚”服务。

  两个多月前,该企业进入建设关键期,企业相关负责人因省外疫情无法赶赴嵊州,而项目招工等问题仍未解决。嵊州市委主要负责人专门召开视频会议,充分听取企业诉求。相关部门立即组成“云攻坚”组,并开启“直播带岗”云招工,很快就招聘到1500多名员工。

  招工问题、燃气开通、临时用电、周边配套、办公场所、员工宿舍……该项目报建负责人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大大小小100多个问题,“通过政府‘云攻坚’服务,很多问题得以快速解决,真心给嵊州点个赞。”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云服务”只是嵊州市助企纾困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嵊州市不断加大助企服务力度,在提升惠企服务质效、强化政策保障、推进产业发展等关键点发力。

  实体化常态化运行前期办,嵊州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位联系领导、一个联系部门、一名推进专员、一个推进方案、一路跟踪到底”的“六个一”推进机制,为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的全周期服务。同时,“三色管理”、投资“赛马”、项目晾晒等工作机制,以及迭代升级政府(国企)投资新建项目“169”管理计划,以“跑表计时、到点验收”推动项目建设,让有效投资跑出了加速度,跑出了高效率。

  创新服务,机制革新,嵊州还结合浙江省“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2022年以来共解决问题1921个,切实打响“嵊利办”营商环境品牌。

  对于这样的营商环境,企业家们赞不绝口。在今年召开的民营经济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某药业(嵊州)公司总经理蔡万裕表示:“多亏嵊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从项目的落地到后续手续办理,再到安排专职人员驻企,一站式服务保障了项目快速推进。”(张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