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稳进提质、项目攻坚的发展答卷:今年上半年,金华婺城坚定信心决心,打出了事争一流的气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实现由负转正,签约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个、落地4个,较去年分别增长100%、300%。婺城全区7个省“4+1”项目,投资完成率超100%。市重点项目32个,其中新建项目15个,开工率达80%;今年1—6月,投资完成率76.2%,排金华市第一。
这是一份奋楫赶超、城市更新的拼搏答卷:婺城启动建区史上力度最大的12.88平方公里城市更新,已完成投资52.8亿元,拆除12.3万平方米。共谋划实施片区开发、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以及未来社区建设等重点项目39个,二季度城市更新工作排名跃居金华市第二。
这是一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攻坚答卷:今年1—6月,婺城启动3个片区集中连片整治——栅川片区、临江龙乾路以北片区、洞溪片区,涉及工业用地6869亩。目前,已收回工业用地1064亩,拆除799亩,完成低效工业企业用地专项整治1570亩,完成工业用地临时改变房屋用途专项整治8.15万平方米。
7月26日上午,在婺城区举行的“三大战役”推进会暨百亿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仪式上,婺城区委书记高峰向全区发出决胜“全年红”总攻令,动员全区上下坚定信心、压茬攻坚、超常努力,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以赴决战奋进“全年红”,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开篇起势贡献力量。
一号工程实现零的突破:
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户婺城
如果说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招商引资就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架构。缺少大项目、好项目,一直是婺城发展的掣肘和短板。对于婺城来说,必须做好招大引强增量文章,着力引进一批符合婺城特色、产业需要、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
今年初以来,婺城区各单位围绕“1483”发展战略,按照“一把手抓招商、一体化抓招商、一线抓招商、一票否决抓招商”的“四个一”工作要求,5、6两个月全区各单位共外出招商55次、提供项目有效信息151条,实现了招大引强工作新突破。
今年1—6月,已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17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个;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取得了零的突破。
“招大引强,既是重构产业存量,又将新增优质动能。”婺城区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吴向阳介绍,目前,总投资50.83亿元的某增材项目部分设备已到位。该项目由某制造技术公司投资建设,将在婺城区按照工业4.0标准进行数字化制造产能中心建造,包括集团总部建设、增材制造设备生产、联合科研中心等。项目落地后,将全面提升婺城在工业软件、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与运营服务方面的应用。
围绕稳进提质攻坚,婺城积极实施紧盯项目招引、签约项目推进和重大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谋划推介三大行动,力争以最优的环境加快推进全区重大招商项目早引进、早落地、早开工。
“接下来,婺城要继续以铺天盖地之势攻坚招大引强,围绕‘2+3’重点产业,坚决完成全年签约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以上的目标任务,确保到位资金超18亿元。”当天上午的推进会上,婺城区再次发出招大引强动员令,以大干快上之势攻坚项目建设,确保8月底前上半年落地的制造业和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面开工,第一、第二批专项债券资金投入使用,年底前完成投资140亿元。
据悉,当天,婺城区还集中签约了14个重点招商项目,总投资达到117.8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当好招商一线的战斗员、引导员、服务员,倒排时间、确保年底前按计划组织项目分批落地开工。”吴向阳介绍,下半年,婺城将在确保8个10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开工的基础上,紧盯总投资50亿元的凯卓立汽车尾板、总投资30亿元的植物纤维聚乳酸等6个有意落户婺城的大项目,再签约2个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通过引进微能科技浙中总部等项目,构建数字经济婺城全新产业生态链。
攻坚低效用地:
全力完成3500亩整治目标任务
在婺城经济开发区栅川工业园区中萤地块,一套套化工生产设备有序搬出,随后,总计3.55万平方米的建筑进入拆除阶段。“设备搬迁后,拆除将在两个月内完成。”婺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戴增贵介绍,这一工业用地盘活后,将腾出240亩发展空间。
据悉,该地块原为一家化工企业,受高耗能行业调控措施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产能受限。为盘活地块,保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今年初,婺城经济开发区组成工作团队,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推进用地收储。“3个月谈判期,1个月评估期,1个月敲定回收协议,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戴增贵说。
为促成双方早日达成协议,婺城经济开发区工作团队以“五加二”“白加黑”的韧劲和拼劲,克服专有设备评估、外资企业沟通等难点,没日没夜地服务。这份真心真情深深打动了企业方,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块顺利拆除、回收。据了解,该地块腾空拆除后,将引进总投资达30亿元的省重点项目,为婺城发展增添新动能。
工业用地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载体。在婺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工业用地面临着空间布局分散、规划用途不清、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工业经济发展。优化工业用地供给、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全力推进低效用地整治腾退“低散乱”,清闲促产挖掘存量土地资源,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腾出新空间,无疑是破解工业用地使用瓶颈的关键一招。
在婺城经济开发区龙乾南街,经过一年多施工建设,金华立春科创园一期20幢厂房已竣工。二期项目工地上,工人们抢工期、赶进度,如火如荼开展施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以智能制造和化妆品为主导产业的省级产业示范园区雏形已现,原先“低散乱”小作坊集聚、存在各类安全隐患的老旧厂区迎来蝶变。
从“低小散”变身“高大上”,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婺城区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全速推进。今年1—6月,婺城低效工业用地集中连片专项整治拆除面积799亩,供而未用专项整治完成418亩,低效工业企业用地专项整治完成1570亩,工业用地临时改变房屋用途专项整治完成8.15万平方米。
“坚决向低效要空间、坚决向存量要空间、坚决向连片要空间,全力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整体成势。”婺城区经济商务局局长赵锡生介绍,下半年,婺城将咬定目标、靶向发力、攻坚升维,全力以赴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工作整体进位。婺城将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数字化改革智管服务、亩均论英雄改革3.0等数字化应用,“一企一策”制定整治提升方案,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确保全年整治提升亩均税收8万元以下低效工业企业300家、面积3500亩,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00%和140%。
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撑力度,7月底前出台《婺城区集中整治片区工业企业处置实施意见》,重点做好临江工业区栅川片区、洞溪片区集中连片整治,化零为整、汇集成片,形成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整治提升“两张图”,力争在7月底前拆除1105亩,形成200亩以上连片宗地3片。紧盯婺城区“产业项目攻坚年”工业用地收回2000亩的年度目标,加强部门联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和频度,形成“一低效就整治”的良性机制。全力做好“低效企业出清”和“潜力企业培育”两手抓,通过技术创新、零土地技改、数字化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全年建设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2家以上;争取再培育省级未来工厂5家,实现再突破;力争实现工业企业年度升规45家,为婺城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连续奋战180天:
城市更新重塑都市核心区
7月20日,婺城区新狮街道勤俭城改二期涉及的274户居民全部完成签约。全体征迁干部在短短11天时间里签约工作完美收官,一次次刷新的“婺城速度”正缓缓揭开城北区块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城北(新狮街道)片区是金华“北大门”,为此,今年,婺城先行实施了车头、勤俭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总面积2.3平方公里,全力打造好金华城市风貌“第一印象”这一重要窗口。
“城中村改造既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城北高质量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未来,这里将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共生、‘宜居宜业宜游’共存的发展格局。”新狮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成伟介绍。近年来,婺城区相继实施了区块城中村改造工作,改造房屋建筑面积超160万平方米。
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有力有序,另一边,在机器隆隆响声中,婺城各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如火如荼。
在黄金苑安置房项目,这里已完成南、北两个区块的地下室结构施工,正加紧29幢住宅主体建设,有望今年年底封顶。在鲍杨、西郊一期、五星田里等安置房建设项目现场,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婺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共有在建安置房工程项目6个,总建筑面积达101万平方米。其中,五星田里、鲍杨、西郊一期安置房建设项目处于竣工扫尾阶段,基本满足交付条件;黄金苑、西郊二期、西郊三期安置房建设项目正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同时,酒园、三联北2个项目计划于下半年开工。
安置房建设热火朝天,迎亚运省运风貌提升、城乡风貌样板区和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也马不停蹄。
在迎亚运省运风貌提升战场,捷报频传:东市北街改造项目主车道实现双向通车;金龙路“口袋公园”已完工;婺城核心区及周边道路修复项目处于收尾阶段;桐溪街新建工程项目已实现贯通……截至目前,婺城区21个迎亚运省运风貌提升项目全部进场,总体形象进度约99%,预计7月底前全部完工。69个老旧小区和42个新小区改造的7个标段也已全部进场,总投资近3.35亿元,将于今年底完工。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为经济稳进提质提供有力支撑,也是推进“两个先行”的重要抓手。“接下来,我们要按照区委区政府连续奋战180天、以大刀阔斧之势攻坚城市更新的要求,紧盯长湖湾、城北、高桥,三线并进,书写都市能级提升的新华章。”婺城区住建局局长徐彪说。
据悉,婺城已明晰城市更新攻坚图:一个月内完成拆除面积13.86万平方米,年底前完成拆除49.54万平方米;迎亚运省运15个项目7月底前完工投入使用;69个老旧小区改造力争9月底前全面完成。同时,婺城以优化城市品质功能为方向,大手笔谋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到2025年完成1平方公里以上的片区改造项目5个,总投资300亿元;高效率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与乡村特色建设,加快城乡区域融合发展,5年内建成市级以上未来社区30个,打造市级以上城乡风貌样板区9个,积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品质化城乡风貌特色、智慧化行业管理机制、现代化居住生活环境。(孙武斌 月映红 傅伟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