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十年间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南京江宁区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

  地区生产总值从十年前的不到千亿,攀升至2021年的2810亿元,为10年前的3.7倍;十年人口增长80多万,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新城区”榜单前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构建“5+4+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融合一体发展,城乡旧貌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江宁区经济总量稳步攀升,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用一项项实际行动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谱写出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创新驱动成为主阵地,今年我们的科技中小型企业突破一万家。”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沈剑荣介绍,十年内,江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了11倍,江宁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同时我们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社会、产业、民生、生态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十年来,江宁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升级,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做大做强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新型节能环保5个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智能电网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

  数据显示,2021年,江宁区规上工业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5.3%,较2015年提高26.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个数由2012年的647家,增加至目前的1117家。全区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麒麟科技城通过着力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研发平台,推动众多原始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自主研制全球首发重大创新成果达十余项……十年来,江宁区创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标准建设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江宁药谷”等创新平台。“我们还在大网操作系统、多云交换、CMOS的芯片这些领域,都取得处在全球领先的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说,“这些成果跟江宁区给我们提供的良好创新环境分不开。”

  作为一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南京腾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几年发展很快,董事长乐清勇介绍:“在各地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企业从十年前大概是1亿的产值、600个人的规模发展到现在大概4.8亿的销售规模、700多人的规模,我们希望继续增加投入、继续创新。”

  截至目前,江宁区高新技术企业高位增长,规模总量达1780家,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累计达15家,位列省市第一;独角兽、瞪羚企业快速增长,2021年达155家,总数稳居全市第一。江宁区科技局副局长王文娟说:“从源头创新、人才集聚到主体培育、产业升级、生态优化等多个维度,江宁区推进开放创新、校地协同、产城融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来,江宁区以旧城更新扮靓了城市容颜,美丽乡村建设创出“江宁样板”。黄龙岘、石塘人家、钱家渡、龙尚等乡村远近闻名,江苏园博园、牛首山、金陵小城等成为城市新地标,城乡统筹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和老百姓共同合作打造了佘村民宿,目前我们有37个房间、52个床位,今年上半年整个民宿群的收入近70万元,老百姓的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党总支书记王敏感慨道,通过快速蝶变,老百姓共同富裕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数据显示,十年来,江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2年的15018元增长到2021年的33391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

  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面向未来,江宁区将继续保持“争第一、创唯一”的奋斗激情,紧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长三角的智能制造基地、美丽中国样板区和共同富裕示范区“两地两区”定位,凝心聚力、开拓前行。“进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指向,把城乡深度融合作为主攻方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位生活在江宁的人更有幸福感、满意度和自豪感。”沈剑荣如是说。(杨维琼)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7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