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贡献了上海50%的GDP、60%的税收、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此轮上海疫情,他们如何渡过难关,又靠什么重拾信心?
5月以来,上海市经信委在参加疫情防控发布会时,多次提及“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紧急上线的“益企服”专窗。最新数据显示,专窗访问量超过376万,有1.35万家通过法人库验证的中小企业发出求助,专窗直接受理企业恢复生产意向超过5300多家,为1260余家企业协调解决了生产中各类困难。近期,企业痛点又迅速转向,集中于纾困政策申请、账款拖欠、市场开拓和融资等领域。
花式难题
今年4月,上海念弟集团创始人李雷曾一筹莫展。当时,上千万元的生鲜锁在仓库无法上路,而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因车辆通行证标准尚不明确,一直不给回复。李雷只能最后一搏,找到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没想到,中心基于对念弟资质和经营状况的了解,果断为企业“背书”,念弟所在区经委放下心来,很快审核发放了通行证。由此,念弟在为市民保供的同时,也守住了企业生命线。
“‘娘家人’一次撑腰,就是救企业一命。”李雷感慨。
此言毫不夸张。此轮疫情中,先后有5300余家企业涌向上海市企业服务云,提交复工复产申请。但那时,各区多围着大中型企业转,服务云成了小微企业恢复生产的主要通道。最终,有超过30%的企业通过所在区审核。汉康豆类食品在填报需求两天后即获得宝山区审核通过,令企业负责人感动的是服务云的钻劲。“服务专员对申请逐一督办跟踪,企业审批未获通过,所在区必须说明理由。‘娘家人’的不离不弃,给予企业莫大信心。”
面对企业诉求,服务云不厌其烦。企业闭环管理缺睡袋、找不到价格合理可上门的核酸检测机构、出口货物因货代没有通行证无法送达码头……“益企服”竭力挖掘,累计上线国药控股、中石化易捷、京东等疫情防控物资和相关服务供应商240家,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多达381项。
今年疫情,中小企业难点又有不同,5月需集中解决恢复生产问题,6月以来企业申请房租、社保、税收减免等需求迫切。据了解,企业多多少少都遇到了自主声明难获相关部门认可的问题,需要服务中心出面为企业进行身份认定说明。6月迄今,中心为中小企业出具说明已超过300个。
能力进阶
中小企业表现出的各类复杂多元需求,不断倒逼着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能力进阶。
比如,今年上半年,为助力企业对冲疫情影响,国家、上海及各区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但企业对政策不知晓、看不懂、享不到三大痛点依然存在。因此,企业服务云“惠企政策一窗通”作为企业一站式政策服务导引,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政策归集和分类梳理解读,正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为企业最关注的资金类、申报类、资格类政策贴上标签。今后,但凡经法人库验证的中小企业,只需简单输入或点选关键词,系统便会根据企业底层数据进行智能检测与导引,告知企业最适配的政策和“胜算”几何,让企业更能有的放矢。
政策纾困的同时,上海正积极布局新赛道,激发新活力,“创客中国”上海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上海市最具投资潜力50佳评选已在火热进行中。早在2016年该赛事起步之初,服务中心便会同上海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上海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等三家股权机构共同承办,其背后有400余家基金的支持,达观数据、梦饷集团等大批明星企业正是从这一大赛中走出。本届大赛,通过服务中心协调,华为、阿里、京东、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厂整齐到场,共同赋能,如此同堂实属罕见。
全力以赴
上海中小企业“娘家人”如此全力以赴,只因企业最大的信心,莫过于肉眼可见的各类机会与发展新空间。
机会在于,企业无论名气大小,都有出彩时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芯龙光电,专注研发,其ZOOMNEO算法电子变焦景观灯属业内首创。这家企业经过服务中心多年培育,在刚刚过去的7月,荣膺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WIPO全球奖,成为全球仅五家获奖企业之一。
空间则在于,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享有一视同仁的待遇。7月下旬,上海市经信委会同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临港集团召开沪滇产业合作推进会,其中一项合作是临港集团在昆明经济开发区开发280亩“园中园”——沪滇合作示范园区。当时,服务中心就在积极争取,要让以专精特新等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也获得发展空间。
“围绕企业需求,自讨苦吃打‘运动战’,做好兜底服务与陪伴成长,把方向变成方法,把路标化为路径,这是帮助中小企业走出逆境的关键所在。”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卫丙戊说。
(记者 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