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枝繁巢暖凤来栖 合肥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

  在2020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合肥劳动力市场监管、登记财产、纳税、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等5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被评为“2020年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在国办电子政务办开展的“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中,合肥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四……

  9月6日,人民网安徽频道从“合肥这十年”通报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对标先进、统筹兼顾、系统发力,奋力跳起摸高,加力争先进位,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多元化市场主体释放的强劲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

  市场主体增长4.8倍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整车正式下线。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开工到日整车下线,用时10个月,该项目刷新“合肥速度”,为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回望过去的十年,京东方10.5代线、维信诺OLED显示6代线、美国康宁、晶合集成、蔚来汽车、大众安徽、沛顿科技、比亚迪、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离子医学中心、深空探测实验室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为合肥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新动能。

  十年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2797个,到位资金超1.3万亿元,引进新开工(运营)大项目超1100个,涉及总投资超7780亿元。

  伴随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落地生根,合肥各类市场主体总量拔节生长。

  “十三五”以来,全市市场主体户数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成功迈入市场主体超百万城市行列。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是2012年的4.8倍,其中个体私营企业140万户,是2012年的4.9倍。

  政务服务高效便捷

  拨打一个电话,发展之路柳暗花明,这是近期合肥一家企业遇到的真实故事。该企业需要办理续贷融资,因之前有诉讼案件,其房产被法院冻结。后起诉人撤诉,而法院解除冻结有时间限制,导致企业无法办理正常续贷。

  “拨打了12345后,通过三方通话,区里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问题。法院已将公司房产冻结解除,我们成功续贷。非常感谢12345为企服务专席。”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12345,一个号码找政府。”今年2月份,合肥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设“为企服务”专席,努力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服务,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目前,日均接线量维持在20000件以上。

  营商环境的构筑离不开政务服务,一流的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围绕企业和群众关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过去十年,合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报装、纳税服务、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紧盯企业群众办事“难点” “堵点” “痛点”,坚决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层级、减成本,逐项优化,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强数据共享和应用,再造审批服务流程。

  放宽准入降低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过去的十年,合肥聚焦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出更多有助于放宽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的改革举措,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

  合肥全面完成114项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探索开展“一业一证一码”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率先实现“清单之外无证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招标投标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理,全程网招率达99.46%。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专家+智慧”新型评审模式,率先开放对接市场主体依法自建的交易系统,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针对疫情冲击、物流不畅等共性问题,合肥及时出台“稳企增效9条”“援企稳岗9条”“物流运输行业纾困4条”“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9条”“外贸促发展7条”等阶段性政策。今年以来,兑现惠企政策资金超过350亿元。

  合肥还开展惠企政策直达服务,发布两批共22项“免申即享”财政政策清单;搭建“信易贷”平台,推进信用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注册企业突破18万户,授信总额突破780亿元;创新推出“政信贷”业务,上线以来,企业融资年利率保持在4.5%左右,明显低于全国全省中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赵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