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科委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科技厅联合印发《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重大科学问题、重点技术领域、重要产业方向,依托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集中力量持续突破,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行动方案》指出,要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实验室体系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立长三角地区国家实验室体系协同机制。依托长三角区域脑科学、新材料、医学、物质科学等领域重要研究机构,建设长三角高水平研究机构。
围绕如何利用科技领军企业的困局,《行动方案》明确,要以市场化方式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产学研等力量,跨区域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长三角地区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数量。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在全国占比达到24.1%,研发经费投入在全国占比达到29.8%;长三角获得的发明专利数为18.2万件,较2018年增长63%,在全国占比达到26%。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近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约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
建立科技部、三省一市协同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机制、建立生物及化合物信息资源库、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行动方案》强调,要聚焦长三角重点产业,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实现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推动在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培育、精益品质、产业链保障能力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打造长三角科技协同新标杆。
除此之外,《行动方案》还系统推进长三角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聚焦构建多主体协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深化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开放共享,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级,深化一体化创新空间布局五大方面,深化创新空间布局,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更高效、开放、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深化支持协同创新“样板间”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清单并探索实践路径,打造跨区域一站式路演共享平台推动建立国家高新区,布局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分行,探索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科创孵化载体。数据显示,8月中旬,2022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现场成交额达3.27亿元,新一轮科技成果累计成交额超过50亿元,远远高于上一年度。
9月以来,长三角陆续推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以9月15日正式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例,该支持政策是长三角两省一市支持示范区发展的第二批政策,共包含17条支持政策,涉及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产业协同、人才流动、社会治理等10个方面,有效加强了跨省域政策协同,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