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锵!”日前,在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坞仁村的稻蛙生态养殖共富基地,随着几声锣声响起,十几名农夫撸起袖子带上工具,喜笑颜开地冲进稻田,蛙鸣声、欢笑声从层层金色的稻浪中传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在这里重现。
走进基地内,120亩稻田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方块。农民一列排开,抢收着已经养殖成熟的黑斑蛙。
“我们的水稻,不打农药、不施肥料,就靠蛙的粪便来供肥,一田多用,生产出的稻谷和黑斑蛙都是绿色农产品,很受市场欢迎。”基地负责人尤利郎介绍,基地以循环生态种养模式为主,黑斑蛙通过吃虫,达到防治农作物虫害的目的,它们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同时,田间生长的水稻又能为黑斑蛙生长提供遮阴休息的场所,既提升了农作物和水产品的品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尤利郎介绍,像这样采取“稻蛙共生”模式种植的水稻能卖到20元/斤,黑斑蛙视大小不同平均也能卖到30至40元/斤。老尤笑着说,按照亩产1000斤计算,2022年基地光黑斑蛙的产值就能达到300万元以上。这对于第一年养殖黑斑蛙的尤利郎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他计划2023年将稻蛙养殖面积扩大到500亩。
2022年年初,尤利郎多方考察,在湖州市农科院的帮助下,建立了这片稻蛙养殖基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数百亩,发展稻田养蛙。“没有养殖经验,也没有周边可以借鉴的农户,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探索、钻研。”从7月指间大的蛙苗下田,到如今体态丰腴的成蛙,尤利郎付出了不少。
如今,才过去3个多月时间,基地的稻蛙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从该基地的订单统计来看,黑斑蛙主要流向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的批发市场,按照基地日销5吨黑斑蛙来看,需求量仍有较大拓展空间。这对于今后南浔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整体推进农特产品的全生态输出提供了可能。接下来,该稻蛙生态养殖基地将以东迁街道为核心区,辐射周边的镇、村协同发展稻蛙生态产业。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蛙亩产突破2000斤,‘稻+蛙’整体亩产值突破8万元。后续还会发展高端产业链,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带动地方富起来。”谈及未来的发展,尤利郎信心满满。(宋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