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安徽蚌埠:产业聚焦新材料 发展注入新动能

  11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如约在蚌埠举行,一批新材料领域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应邀来到蚌埠。大会开幕当天,主会场和分会场共签约项目111个,投资总额1352.8亿元。

  新材料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十四五”全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对蚌埠而言,新材料产业也是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赛道。

  2021年以来,连续两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成功举办,为蚌埠加速形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强磁场”“培育场”“试验场”创造有利条件,众多新材料产业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在此互动耦合,市场和资本的力量为新材料产业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上天入地,玻璃的无限可能

  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材料。在蚌埠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建设的过程中,玻璃却有着重要地位。在蚌埠,一片玻璃有了新的功能和形态:可以做得比纸还薄,可以随意弯曲折叠,可以用作建筑墙体的外立面,还能用来发光发电。

  位于蚌埠市东部的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汇聚着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玻璃新材料上下游企业,这里也是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转移孵化的“摇篮”。

  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内,李刚博士正在研究电致变色玻璃的应用。用李刚的话说,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怎样给玻璃“贴膜”,使玻璃能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寿的带领指导下,研究所在对电致变色玻璃的功能研究上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李刚介绍,“这种玻璃能在飞机上使用,但成本较高,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出降成本的方法,让这款玻璃可以量产,进入更广泛的民用领域。”

  硅基新材料在未来的应用场景有多少种可能?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展示厅内,各具特色的硅基新材料产品展示了无限可能: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和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能用在手机上,高品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则为疫苗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提供了保障,铜铟镓硒和碲化镉发电玻璃成功实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点亮灯泡……

  小小的一块玻璃,除了可以作为手机盖板,还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正如彭寿院士所言说,以蚌埠为代表,中国在新型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种玻璃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根本性转变,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变废为宝,新材料就在身边

  新材料科技的快速发展,赋予未来生活无限可能。第二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的展览展示活动环节,不仅搭建了企业交流的平台,也让市民感受到了新材料的魅力。“没想到咱们蚌埠就有这么多神奇的新材料产品。”走进展馆,市民何璇有点眼花缭乱,她感慨地说,越来越多新材料产品走进普通市民的生活。

  “今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用的就是这款聚乳酸餐盒,因为聚乳酸是乳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它的单体就是乳酸。也可以简单认为,就是用大家喝的‘酸奶’加工而成,安全无害。”11月26日一大早,丰原集团副总经理陈礼平就来到蚌埠会展中心,走进大会直播间为市民讲解起生物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新材料当然不只是科学家、研究院才能见到的东西,新材料应用就在我们身边。”陈礼平拿着一块深蓝色的人造皮革介绍,这是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基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皮革,不仅色彩丰富、弹性好,而且纹理自然、手感柔软,外观真皮感强。国际上一些顶级品牌的皮包、皮箱、皮沙发等皮制品都开始选用这种材料来替代真皮。

  以聚乳酸制品所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也是蚌埠市近年来发展的重点。玉米、薯类、秸秆等田间地头常见的农作物,都可以成为聚乳酸制品的原材料。经过加工,“秸秆”转换形态,成为T恤、衬衫、餐盘、地毯甚至是插线板。“聚乳酸制品具有一定的耐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线性,具有安全、环保等特点,可以代替塑料生产生活必需品以及工程用品。”陈礼平说。

  自首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以来,一批超50亿和超百亿的重大项目,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项目相继在蚌埠签约落地、投产见效,为蚌埠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前,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蚌埠市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蚌埠市正聚焦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和数字创意六大新兴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胡雨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4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