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宝山区领导深入调研生物制药产业,全生命周期优惠政策提档升级
企业“急难愁盼”就是政府服务着力点
11月末的宝山美兰湖畔层林尽染,湖边的会议中心也热气腾腾。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召开之际,宝山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企业负责人汇聚一堂。宝山区委书记陈杰与大家熟稔地打招呼,进而交流起企业项目新进展。
这份熟稔与亲切,源自一次次的线上沟通和线下会面。多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企业落户宝山到项目开工、获得融资,几乎每个关键时刻都有区领导到一线调研,了解企业有哪些“急难愁盼”问题。“上次区领导来调研时,我们提出希望区里加大研发补贴力度,很快得到区经委回应,现已上交区生物医药专项支持政策项目申请表,进入评审过程。”宝济药业董事长刘彦君说。
宝山区领导带队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并由分管区领导牵头成立区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纳入相关委办局和所有街镇园区作为成员单位协同推进。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宝山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7%,增速位列全市前列;去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400%。两年来,宝山全区生物医药企业数量翻了两番,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正从产业链、创新链发力,加速成势。
新政策能“解渴”
“作为生物药创新型企业,药品上市往往要经历漫长时间,而企业在研发阶段就要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尤其是启动临床试验前,场地、人工都需大量投入。”刘彦君感慨,全市层面的扶持政策往往要等药品临床完成后拨付资金,申请周期较长,“远水难解近渴”。“好在目前宝山推出了生物医药专项政策2.0版本,令企业感到十分振奋!”下转 5版
(上接第1版)宝山区生物医药专项政策2.0版本,指的是近期修订推出的《宝山区加快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今年以来,宝山区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在区领导牵头下,反复论证,调整制定了专项政策2.0版本,旨在给予生物医药企业全生命周期最优惠的政策支持。
细读这些政策会发现,宝山加大了针对新药研制的支持力度,政策中包括“对在国内外开展临床试验并在我区进行转化的新药,根据其研发进度分阶段予以资助”。除了对“已完成临床试验”改良型新药的扶持,还增加了“对已开展Ⅰ期Ⅱ期临床试验,由我区注册申请人获得许可并将在我区生产的创新药,按照不同临床试验阶段,给予研发投入的40%,最高分别予以1000万元、3000万元支持”等内容。“我们用16个字形象地概括新政策,即‘来了就给,不设上限,等比支持,按年拨付’,企业反响强烈,目前已有25家企业、2家医院申请了48个项目。”宝山区经委副主任郑杨说。
走访时,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还注意到这样的声音:有企业反映,目前区内检验检测资源稀缺,企业排队时间长、产品检测周期长,影响上市速度,希望宝山在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时考虑检测需求,整合优质资源。为此,宝山区积极对接上海理工大学,并在市经信委、市药监局、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支持下,合作共建上海长三角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与检测中心,并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
定向输送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招聘不易,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掣肘”,这也是宝山区领导调研生物医药企业时听到的声音。在陈杰看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人才系统化培育,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助推企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在宝山的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今年9月,总投资超10亿元的美迪西北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产业基地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引领国内新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一站式药物研发平台。“我们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实验室人员需求特别大。”美迪西CEO陈春麟表示,经宝山区牵头,企业与上海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进行药学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竞争力,联合培养的人才将提前进入企业岗位实践,由专业导师带教,工作效率更高,为企业节省宝贵时间。
眼下,美迪西正与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洽谈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员的定向培养与招募事宜。事实上,宝山早早考虑到一批企业落地、投产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设置了定向委培补贴,鼓励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进行委托定向培养。
上药宝山(上海)医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王芝介绍,2019年起,母公司上药控股和震旦学院深化合作,定向培养核心药学服务型人才。“因为培养方式更贴近市场需求,定向班毕业生就业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借助上海宝山高校人才工作联盟资源,宝山区人社局也组织了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会,为14家区内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和7所高校,尤其是高校相关专业的二级学院牵线搭桥。会上,上海桐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