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温州市洞头区紫菜收割已经进入尾声,沈永建是当地霓屿街道紫菜养殖户。他告诉记者,2022年预计能收割15万斤紫菜,收入大概有30万元。这个成绩和2021年相比天差地别。
由于养区的海温异常上升,2021年霓屿街道发生了大面积烂菜,养民遭受重大损失。沈永建当时预计能产出10万斤紫菜,最终只收获了2万斤。
从2万斤到15万斤,如何避免了损失获得了增收?洞头区“数智渔业”平台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数智”介入
变靠天吃饭为可管可控
渔业是洞头区的传统支柱产业,然而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养殖海区管理较为粗放,普遍存在超范围养殖、只占不养、占用航道等违法违规行为,企业投资找不到适养海区;二是养殖业靠天吃饭,容易因极端天气、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导致大面积减产减收;三是渔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缺乏质量追溯体系,市场影响力弱、认可度低,导致渔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洞头区科技局海洋经济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王仁属介绍,针对这些问题,洞头聚焦海区环境、生产、销售等环节,打通涉海规划、水文气象等15个业务系统,打造了“数智渔业”应用,并于2021年12月底上线。预防紫菜烂菜就是其中一个重点功能。
“当前水温30.79摄氏度,盐度31.25‰,溶解氧饱和度5.59mg/L。临近紫菜采苗期,请各位养民谨慎下苗。”沈永建点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2022年8月16日收到的短信,当时他立即决定暂缓采购紫菜苗,避免损失。
据洞头区科技局海洋经济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郑衡介绍,为了最大限度避免出现2021年的情况,洞头区在相关海区投放水文水质监测浮标,实时监测分析海区水温、盐度、浊度、pH值等数据,建立紫菜“防烂菜”算法模型。当海区水温连续3天达到27℃以上,系统便自动向养民发送警示信息,有关部门也将第一时间派出技术人员赴现场指导,采取措施及时预防烂菜。
“数智”统筹
让海域管理更加高效精准
“数智渔业”平台是洞头渔业现代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尝试,其中最能体现大数据管理思维的,当属“海区慧管”这一子场景。
平台精准掌握了每个养殖户的养殖海区位置、养殖品种、养殖面积、养殖方式,同时通过给全区725艘纳管养殖船安装定位设备,在26个养殖海区设置电子围栏,实现对养殖海区违规行为的数字化管控。
养殖船只要偏离了养殖区,系统就会自动发送短信,并通知乡镇街道渔技干部,有效避免了养殖船脱离养殖区从事其他作业。自系统上线以来,违规跨海区作业行为大幅下降,养殖船违规处置时间也从48小时缩减到3小时。
同时,对海区比对规划、航道、养殖规划、水文水质条件等数据整合后,平台还能精准生成可招商水域。目前已整合启用了适养闲置海区6.66万亩用于招商。
更加智能的是,投资者还能自助查询“养什么、哪里养”的部分问题。以大黄鱼养殖为例,投资者想了解哪里的海区适合养殖大黄鱼,只需要通过浙里办“数智渔业”,输入品种、面积,系统将自动匹配最适合海域。截至目前,洞头已招引4家养殖企业投资1.2亿元。
“数智”裁判
让食材为何高端有据可依
洞头大黄鱼是成名许久的美食,让众多食客趋之若鹜。洞头2021年更是荣获“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国字号金名片。
如何保证好价钱买到真的好产品,防止以次充好?为此,洞头在浙江率先对大黄鱼使用“浙农码”进行溯源。以黄鱼岛海洋渔业有限集团公司为例,在“数智渔业”平台点开,可以看到养殖生产全过程,系统从投苗开始就给大黄鱼赋“初始质量码”。
随后,依照洞头生态大黄鱼团体标准、大黄鱼“浙农码”赋码赋色规则等,制定相应的扣分规则,对12类影响大黄鱼质量安全的行为进行转码管理。达到生态大黄鱼团体标准后,会显示绿码。此类大黄鱼每斤售价达150元,是普通黄鱼的近5倍,实现品牌增效。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了解大黄鱼从下苗到捕捞的全过程信息,买得更加放心。
未来,平台将继续发力销售端,通过共享渔场、直播带货、休闲体验等场景化销售,解决以前渔民街头挑着卖、卖鱼靠嘴快等问题,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海产品。(徐龙飞 黄家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