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而建、凭江而兴的江阴是科技部首批建设的国家创新型县(市)之一。近年来,瞄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的总目标,江阴市政府和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将科技创新摆在推动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聚焦科创生态链的“产学研用”一体化锻造,与北京互动频频,在“科创飞地”孵化模式上走出了一条“研发在北京、产业在临港,工作在北京、贡献在临港”的创新驱动新路径。
截至目前,在地方与高校双向奔赴的创新路上,已走进临港30余家重点企业征集了近100项迫切待攻关的技术需求,引荐了20余位清华老师对接洽谈,为10余个重点企业定制了与清华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技术并购等方面的合作建议书,目前远景动力、中煤矿山、华业激光、中船澄西、港口集团、东瑞装饰等临港企业与清华的对接合作已到了技术可行性论证、开展样品试制阶段,部分企业与清华大学老师团队联合申报了江阴—清华专项预研课题,校企合作迈入新阶段。此外,清华大学相关技术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公司,如智绘机器人、高同装备、元能科技等也在临港开发区落地发展。
创建飞地创新中心,高效助力政企学研合作转化。1月10日,江阴临港(北京)创新中心正式投运。这是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设立在北京的“科创飞地”,也是江阴市政府、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动牵手清华大学不断将“江阴—清华创新引领行动计划”落实落细的又一建设性成果。在江阴与清华大学、江阴与清控科创既有的坚实合作基础上,中心一方面立足于北京地区稠密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开展科技招商,推动增量项目落地,实现飞地预孵化、临港产业化的联动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将深度参与到“江阴—清华创新引领行动计划”合作框架,溯源创新体系,链接清华高端研发资源和技术成果,释放临港产业端应用场景,以技术赋能当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心未来还建立海归创业资源共享平台,从项目与资本对接、企业与人才对接、政府优惠政策对接等方面为海外归国创业的华人华侨提供精准的一站式创业服务支持。
汇聚校地共建合力,高质赋能地方产业链式发展。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2021年6月,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带队赴清华大学就校地合作展开深入洽谈。双方由此开启的“江阴—清华创新引领行动计划”为地方企业的提质转型持续注入人才动能、凝聚创新优势。近百位清华老师组成的调研团队走进江阴百余家企业,共计梳理出136条来自地方企业的真实技术需求,达成校企/校地对口合作18项,另有30余个校企项目合作正在洽谈中。此外,在增量项目引入方面,有10个项目正在北京飞地预孵化,5个项目已落地注册到江阴,4个项目获评或获得了江阴和无锡人才项目的绿通资格。目前,清华大学机械系、材料学院、化工系等优势学科均已与江阴市高端装备、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形成了一定覆盖面的技术对接互动与合作。以搭建校企对接平台的“清澄In”、以拓宽行业发展思路的“清澄Talk”、以征集清华优质项目的“清澄Show”三大“清澄”系列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搭建科创大赛平台,高位打造“科创临港”项目高地。1月10日,2023中国·江阴“科创临港”创新创业大赛首场城市赛同步在北京举行。大赛以“科创临港 澄就未来”为主题,自去年9月份启动,是江阴临港开发区面向全国举办的科创大赛。作为大赛的重要分赛场,北京分赛区重点关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更加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和落地性。基于可再生的固碳氢载体高效利用技术、智能化氢点耦合储能系统、动力控制与运维平台的研发与产业化、安全高效固态储氢装置的开发、电加热辅助的新能源应用系统、轮足混合结构的智能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集成电路封装高精度激光加工工艺和设备、绿色循环材料等8个项目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从技术创新点、技术成熟度、市场分析等多维角度为江阴传统企业生产转向技术驱动型提供新思路,助力江阴临港开发区走好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加速建成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