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温州永嘉:推动茶旅结合 乌牛早丰产带动乡村走向共富路

  行禅村位于温州市永嘉县三江街道行禅山的半山腰上,村子小巧玲珑,四面环山,村风淳朴,清幽静美。一到村口停车场边,"中国早茶第一村——行禅村"的标牌显目树立,颇有气韵。"行禅春早"便是这里茶叶的知名品牌,以前亦称为"乌牛早"。

  眼下,正是该村乌牛早茶采摘高峰期,横纵交错的茶园小道,云雾缥缈似薄纱笼罩山头,茶农们忙着与时间赛跑,她们背着竹制的茶篓,双手在茶树之巅翩然起舞,如蜻蜓点水般摘下嫩绿的茶芽。

  采茶给村民增加收入

  沿着村中整洁的水泥小径,往后山走去。记者看到,白色的小径蜿蜒于碧绿的茶园之间,清新又和谐,漫山遍野的茶树一垄一垄高低有致地生长在山坡上,嫩绿的芽头冒出,十分饱满,十几名采茶工分散在不同区域,来回穿梭,手指一掰便摘下了一芽一叶。

  “今年茶叶挺好的,现在挑的是一芽两叶这样的标准摘。按照目前的情况,一天能采两三斤,后期天气回暖,茶叶生长速度快,每天可采摘五斤以上。”采茶工谷松菊来自永嘉县鹤盛镇西坑村,2023年是她第一次到该村进行采茶,手舞翻飞间,一个个嫩绿的茶尖随之采摘下树,放入箩筐内。她告诉记者,来这边采茶,都是朋友亲戚介绍过来,早上五点多家里出发,晚上五点多回家,每天工资150元左右,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村民施秀芳采摘茶叶已有十四年,她除了平时采摘茶叶外,还在空余时间内进行种植菱角、蔬菜、水稻等经济作物。她说:“每天茶叶最少可采摘3斤多,多的时候十几斤,一个采摘期20多天收入三千元左右。”

  除找外地的村民进行采摘茶叶外,本地村民也积极加入到采茶中去。茶农叶建和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采茶季节过来工作,除了能增加收入外,还能兼顾家里,是不错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行禅村是永嘉早茶专业村,茶园面积4500亩,全村300多户村民中有超过200户茶农,茶叶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每逢采茶时节,村里需要雇佣3000多名外地采茶工,高峰时每日采鲜茶1多万公斤,除周边村民外,还吸引丽水、松阳等地采茶工前来。

  乌牛早给农户带来增收

  “周围的茶园,就我这一片最早开始采摘。年前立春的第二天,就开始采摘头茬乌牛早。”年过古稀的叶胜滔有着40多年的乌牛早种植经验,凭着科学管理措施,2023年他家的茶叶抢得先机,比周边基地茶叶提前了3至5天。赶早,让叶胜滔家的茶叶卖出了好价钱,头茬乌牛早每公斤达1000多元以上。

  种植户叶显兰已经种植十几亩乌牛早已经有37年了,每年的采摘期间,她都要雇佣十几名采茶工采茶青,她告诉记者,减去工人成本,加上外部因素,售卖出去的茶青大概收入达到3万多元。

  对于乌牛早来说,一寸光阴一寸金。“现在是采摘的最佳时节,茶叶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这几天天气暖,茶叶生长速度快,长太长就不值钱了。”行禅村村委会副主任叶新标表示,结合品质、上市时间等不同因素,乌牛早茶叶价格波动很大,越早越值钱。

  有不少种植户也直接进行茶干制作,叶际利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他制作茶干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以前靠手工一天只能制作3斤多,如今机械化后,每天四台炒茶机运行不停工,能制作16至20斤。偶尔帮村民进行茶青加工,按照35元一斤,收入也不少,年收入大概六万多元。

  “每户种植规模都不一样,种植多的每年有十几万到二十万元左右的收入,少的一年也有一万多元左右,户均年收入达到二万到三万元之间。”叶新标告诉记者,由于茶叶品种好、经济效益又比较高,种植户们信心满满。

  探索“茶叶+”融合新模式

  行禅村依托东面山凹和西口斜坡的优势,将整个村庄形成了一个小盆地,冬暖夏凉,雨水丰沛,土壤肥沃,生长出来的乌牛早香气浓郁持久,是茶中的佼佼者,使得茶叶品种好、经济效益又比较高,也让乌牛早种植户从当初的几户变为几百户。每年一到春茶采摘时间,就有大批的客商来收购,村内80%以上的茶叶直接面向丽水、金华、绍兴新昌等地的茶商销售,让村民实现家门口的就业。

  “乌牛早茶最大的特点就是上市时间早,另外,乌牛早发芽密度较大、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好、产量尚高,适制绿茶,特意赶了个早过来收购。”来自丽水的收购商陈先生告诉记者,这边的茶叶味醇气香,色泽翠绿,送亲朋好友都受到好评,每年都会来这边进行收购。

  叶银龙家茶叶面积有十几亩,种植茶叶已有30多年之久,他告诉记者,最近丰收季节,他家每天都能采到茶青90多斤,只用放在村内的交易市场就可以卖掉,基本上不愁销路,单单一个早上就已经卖出60多斤,收入都有上千元。

  “我们的茶叶交易市场开市以来,一天都有40多人,刚开始售卖价格为130元每斤,现在90多元每斤,天气热起来,就会便宜下去。目前基本上每天卖出8000多斤的茶青,销售额达到70多万元。”叶新标介绍。

  虽然茶叶给全村人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目前行禅村单一传统的种植茶叶产业模式,仍主要以输出农产品原料为主,本地基本没有深加工品。“我们想通过县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的产业村项目建设,利用线上的直播方式,加上线下的宣传,同频发力,拓宽村民销售渠道,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叶新标表示,同时,当地积极做好茶文化这篇文章,开发茶园徒步、炒茶展演、采茶体验等,推动茶旅结合,实现茶农增收,将乌牛早茶推广出去。(吴南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