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激荡30年 合肥经开区的“五彩之梦”

  褐色的沃土,红色的激情,蓝色的梦想,绿色的生态,金色的收获……这是合肥经开区30年前种下的“五彩梦”。30年后,合肥经开区贡献了全市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和超40%的进出口总额。2023年1月13日,商务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参评的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合肥经开区排名跃升至第六。

  从引进全省首个外资项目、落户首个世界500强企业,到成为安徽省首个千亿级开发区,再到培育全市首家千亿级企业……当下的合肥经开区,已成为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实力、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梦想启航!从繁华大道出发再造新合肥

  1993年春天,合肥经开区诞生在远离主城区的一片麦田中。

  合肥经济区第一任“当家人”杜平太是一个敢于做梦、也善于造梦的人。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经开综保区管理局局长张露至今还记得,29年前杜平太对着二十埠方向问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说啥也没有看到,有人说看到远处有一盏日光灯亮着。杜平太豪情万丈地告诉他们:“不,那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你们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为这个梦想奋斗了将近30年的张露追忆这些峥嵘岁月的时候,仍然掩饰不住当初的激情:“我们真的没有想到,30年后,这里真的就是当年杜平太描述的现代化大都市。”

  张露毕业于安徽大学,之前是大学英语老师。当时的合肥是一个内陆小城市,经济体量小,要打造一个集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型城市,载体就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是合肥发出了 “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的口号,合肥的主政者希望地图上的“新合肥”不仅要矗立在中国的视线里,而且要走进世界的目光里。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张露在1994年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来到这片梦想起航的地方。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第一次来报道,合肥经开管委会只有几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张露甚至还跑错了地方。

  开发区是改革的试验田,安徽在兴办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文上明确表示:“要坚持自费开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项目带开发,开发一片,建设一片,受益一片”。

  合肥经开区开始了艰难的起步。怎么干?开发未动,基础先行。合肥经开区计划先修一条气派壮观、气势夺人的主干道,名字就定为“繁华大道”,让投资商看到开发区的魄力、决心与勇气。1993年4月3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了隆重的干道建设开工典礼。

  “很苦,但是很忙碌很充实,甚至没有时间多想。”张露回忆,当年开发区的创业者们,睡工棚、住工地、穿胶鞋、戴草帽、扛水泥、吃方便面、喝自来水,但没有一个人抱怨过:“我们经历过创业初期的困顿和焦虑,更看到了开发区创业者的信念、勇气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决心。” 张露说。

  项目是生命线,工业项目的洽谈、论证、签约、建设、投产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等,是没有出路的。生存的压力,逼得经开区的创业者们捋起袖子赤膊上阵,一手抓建设,一手抓项目。

  1994年11月23日正大有限公司入驻,这是合肥开发区第一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它向世人宣布,合肥经开区的招商面向世界并已经走向世界了。到1995年底的时候,虽然大多数项目还处于在建中,但出手惊艳的四张名片已经印好了:兆峰陶瓷、正大饲料、佳安轮胎、日立建机。这四个企业不仅展示了合肥开发区招商力度,而且诠释了合肥开发区“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与决心。

  从繁华大道出发,合肥经开区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产业腾飞!跨入两千亿级开发区行列

  家喻户晓的洽洽食品是合肥经开区培育出来的上市公司。2011年“洽洽”在深交所上市,2022年“洽洽”食品营业收入达69亿元。洽洽食品副董事长陈奇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企业,洽洽在经开区的支持下,近年来在品牌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展望未来,洽洽深信经开区的发展将会更加繁荣昌盛,洽洽将立足经开区,布局全球化。

  2002年,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落户合肥经开区。2020年9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新一轮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凭借其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灵活性、可持续性的管理与运作,成功荣登榜单。这是合肥经开区乃至合肥市的第一家“灯塔工厂”。

  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自2002年建立至今,已发展成为联合利华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其生产的产品不仅供应中国市场,还出口14个海外市场。目前,该工业园的智能化水平已达90%,是行业领先的“可持续智造”生产基地。

  联合利华在合肥经开区的成长史,就是合肥经开区一次又一次抓住历史机遇与产业脉络,一次又一次实现腾飞的生动写照。

  “合肥经开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依托母城从无到有。”张露介绍,30年前,在合肥主城西南一片岗冲之地,合肥经开区从无到有,把眼光瞄准合肥母城产业基础,通过嫁接、收购、中外合资等合作方式导入发展产业经济,释放出新的生产力,形成了家电、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时至今日,这些产业仍然发挥着经济基本盘的作用。

  张露介绍,在家电方面,通过招引13个家电主机厂,形成5大品牌(海尔、华凌、美菱、长虹、晶弘),使家电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大于70%,成为全国家电产业配套率最高的园区。在装备制造方面,拓展到工业车辆、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建材装备、电工机械、智能装备、机器人以及相关零部件八大类。在汽车及零部件方面,形成涵盖整车、发动机、传动、悬挂、汽车电子、内饰、车身仪表等全产业链企业,一大批国内国际行业巨头纷纷落户,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加强,合肥经开区逐渐成为合肥市工业发展的主引擎。

  在“十一五”“十二五”这十年间,得益于安徽省提出的工业强省及合肥市提出的工业立市战略,制造业项目和产业的积累,在“十二五”末迎来了爆发期,合肥经开区也成为安徽省首个两千亿元产值的开发区。

  进入“十三五”,随着国家一系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制造业发展为基础的经开区,庞大的工业体量,使得稳存量、保增长的压力剧增,面临着双重挑战。

  发展总会遇到瓶颈,需要不断地创新。这片热土面临着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聚力打造“四区”构建开放新高地

  由于发展初期对土地资源的粗放式供给,带来了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空间资源约束等问题,其中土地要素制约尤为突出,低效用地、低端产能、低效企业和闲置土地、厂房,让合肥经开区的发展空间遭遇了“瓶颈”。

  从2016年开始,合肥经开区提出了全面“二次创业”,要构建改革开放新高地,在创新提升中寻求突破。

  “二次创业”如何干?“规划先行,这是合肥市的传统,也是经开区的传统,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分管城市规划的副主任姚峰来合肥经开区之前在合肥市规划局工作,参与了当年合肥经开区的第一张规划设计图。1995年他与许多怀揣“五彩之梦”的年轻人一样,投身到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经历过经开区创业的艰难、见证过经开区的腾飞,现在再谈合肥经开区的规划,姚峰多了许多从容:“过去捞到碗里都是菜,慢慢地我们对产业、工业化、城市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开始注重产业结构,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追求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

  2016年合肥经开区成立创新升级办公室,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对占地工业企业实施综合绩效考评和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率先向转型升级的“深水区”挺进。

  “我们腾挪盘活用地8000多亩,成功嫁接、布局了海尔高端智能家电、哈工大机器人、清华启迪科技城、大众安徽、蔚来汽车等多个优质项目。”张露介绍,目前全区陆续建设了21个科技园区,吸引集聚2000多家高潜力科技创新企业,全年产值约1400多亿元。经开综保区以占经开区0.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区37%的工业产值、56%的进出口额。

  二次创业,经开区将产业发展目标放在“科技+产业”上,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手抓创新转型升级,寻求在创新提升中实现新突破,让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科技最大程度产业化。

  合肥经开区迎来“二次腾飞”,形成了“3+6”产业体系: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战新产业+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终端、快速消费品、公共安全六大主导产业;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战新产业引领示范,齐聚大众安徽、蔚来汽车、联宝科技、大健康研究院等重点产业链项目340余个。

  与此同时,合肥经开区不断创新丰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顺应产业发展,树立城市工作的系统思维,致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疾,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探索了一条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现代化的新路径。以“明珠广场片区”为核心、“翡翠湖”“南艳湖”为节点、繁华大道和锦绣大道为廊道,布局创新空间构建“两湖科创圈”,城市能级持续跃升。聚焦“创新、服务、智造”,重构南区三大功能板块,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国际化都市区风貌。拓展北区城市空间,高标准打造国际化生态宜居空港新城。建设9.2平方公里华侨城国际小镇,着力完善教育、医疗、文旅等城市综合功能配套。

  褐色的沃土,红色的激情,蓝色的梦想,绿色的生态,金色的收获,经开区追求五彩之梦的初心不变,规划的初心不变,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回首过去,合肥经开区30年的改革发展史,是一部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在一个既不沿海,也不临江的内陆城市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它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了跨越腾飞的发展奇迹。(李东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