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装梦想拉消费 城市市集在江苏开启“狂飙”之路

  原标题:装得动梦想,拉得动消费!城市市集在江苏开启“狂飙”之路

  “周末去哪玩?”“去赶集去!”如今,逛市集,似乎已经成了不少市民休闲和娱乐的新选择。

  新鲜的应季果蔬、彩绘国风蛋糕卷、捞汁小海鲜、樱花奶茶、古琴、绒花、金银细工……3月29日至3月31日,南京金融城花漾市集处人头攒动,有的摊位前队伍甚至超过了十几米长。

  近日,各种有趣好玩的城市市集,在江苏全面开花,城市市集正成为一种新时尚。一张精致的小桌子,一块特色十足的店铺招牌,越来越多的摊主涌现了出来,他们将原创手作、中古奢侈品、独特饮品等露天摆放,热情地向来来往往的游客推介。

  据悉,今年3月,有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市集散落在南京的各个角落。在“地摊经济”和“夜经济”概念的作用下,城市市集变得火热,已经发展出了美食市集、汽车市集、手工市集、文创市集等各种形式,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塑造着周末经济、夜经济、假日经济的活力。

  城市市集种类丰富,创意类摊位成为主流

  趴在地上的大黄狗、抱着国王的大兔子、两只对视的小猪......3月26日,南京的“还有生活节”城市市集上,喜物工作室的展位吸引了众多游客。“我本科学的插图系而不是雕塑系,当时老师就告诉我,有些东西不要做得太立体,有些不要太平面,综合起来就成了我现在这些稍显笨拙的作品,你看,这个蛾子是不是很可爱,我刻了两个多月的!”南京喜物工作室摊主宋媛指着一个蛾子状的木雕向记者展示道。

  “有时候躺在床上灵感突然来了,就立刻爬起来刻一下,如果某天看自己的作品不顺眼了,就再砍几刀,不过也没想到我刻的东西大家还挺喜欢!”宋媛说,她从小就很喜欢木头,因为木头的材质很结实,而且也不容易腐烂,而且木头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材料,带着自然的气息,自己选择的木头也多是父亲去山上捡的。

  在“织遇”摊位前,一排排色彩纹路各异的包包鞋子引得众多游客驻足。

  “我们主要是做针织产品的,针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在穿着过程中有一种很轻便、舒适、自在的感受,在生产跟研发过程当中产生的一些废料,我们也会进行二次创作,做成一些可爱的小兔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环保的零废弃系统。”“织遇”的主理人傅玉梅正在给游客们介绍着几款针织产品。

  “我看你这个包好重,把包换成针织的,能至少节省1/3的重量。”采访现场,记者背着一个2公斤左右的单肩包,里面装有相机、电脑等物品。说罢,织遇主理人随手拿起一个针织的麦穗纹样的单肩包,把记者的包整体装了进去。惊喜的是,包的重量一下子轻便了不少,肩上的酸痛感一下子消失了。“针织包是一片式成型的,在物理力学上就可以横向平衡掉了一些力,留给包肩带的力也就相对少,同时,针织是有层的,这个背包里面就加了点棉花,那棉花也会吃掉一些力,我们的背包肩带也比正常的要宽,最终这三个原因就会让你觉得背起来轻很多啦!”“织遇”主理人傅玉梅一边展示着包,一边向记者介绍。

  “那岚寻茶·茶研社”创办人程一新将自己来集市的摆摊定义为对茶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他认为,茶本身的属性就是增强新陈代谢、放松、排毒、消炎平火、解腻,喝茶健康和开心是第一位的,同时通过喝茶可以训练自己的审美。

  “我的工作其实很大一部分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喝到好茶,喝到对的茶,如果带着太深的执念和执着去喝茶,可能会丢掉一部分自我,而茶壶对我来说已经像我的孩子一样,也是我的玩具,孩子都有很多玩具,作为成年人,我也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的玩具。”程一新抚摸着自己的茶壶对记者说,每天都会有不少人来自己摊前询问交流,无一例外的是,他都会邀请游客坐下来,喝上一壶茶,和他们分享着采茶、选茶壶等故事。

  而城市市集的受众也远不止市集所在地的市民,记者发现,不少的市集已经成为了不少游客旅游的打卡地之一。

  陈朵从安徽特地来南京“还有生活节”市集打卡,“我从朋友圈看到这里有个创意市集,觉得不错就过来了,在这个市集上看到了好多没有见过的新产品。”陈朵说,在市集上,她买到了不少创意类的IP衍生产品,如手机壳、绘本等,“其实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现在这种市集更有吸引力。”

  “会与咚咚”是徐州一家主打创意咖啡的店铺,试图将咖啡和鸡尾酒、果汁等相结合。4月1日,在苏州“盘门·也是艺术节”市集摆摊的销售人员毕建伟告诉记者,每次摆摊都会有很多外地的游客过来打卡,“很多人喝完,都建议我们去他们所在的城市开一家分店,而且我们很惊喜地发现,在市集摆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老顾客,之前在南京摆摊碰到了一个顾客,这次来苏州还遇到了她,她说就是奔着我们这个摊位来苏州旅游的。”

  然而,想进市集摆摊可绝非交个摊位费这么简单,记者发现,在一些人流量大的集市摆摊的大多都是有创意特色的品牌。皮度手造负责人彭小妹也告诉记者,主办方会不定期地抽查每个摊位情况并打分,总分11分,只有分数在8分以上的摊位才有资格参与下一次的市集,美陈、卫生、宣传、销售都是市集主办方考核的要素。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一个市集的好与坏主要靠每个摊主和主办方一起宣传努力,这样子才能把市集的知名度打出去,市集人流量才会增加,大家就可以一起赚钱了!”彭小妹和男朋友都对摊位打分的做法均表示认可。

  摊主选择摆摊,是出于对这份职业的真热爱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选择成为集市摊主呢?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摊主们都有着自己的专属故事。

  夫一生活馆老板半条大学期间就对茶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带上了20多个复古茶叶柜来到了苏州本色东西桥市集,他告诉记者,从2016年就开始来集市卖茶具,卖的茶柜价格大多从6000元到3万元不等,已经是本色东西桥集市的老摊主了。

  “我特别喜欢这个集市,人流量大,这边的摊主卖的东西品质都比较高,馆长也会自己去筛选东西,因为主题是复古市集嘛,一般符合这种品类的东西才能准入;另外,来这里的摊主自带的流量其实也挺大的,很多客户都会通过他们来找我们直接订货,目前我的微信号已经有近5000个客户了,我还会定期清理,所以这里面的基本上都是老客户或者真正有兴趣的客户了。”半条说。

  和半条一样一毕业就来市集当摊主的,还有不少人,他们说,大学期间的不断尝试,让他们找到了职业最感兴趣的方向。而还有的摊主,却算是“半路出家”,职业生涯中不断摸索,最终找到了他们认为最适合的一份职业选择。皮度手造的负责人彭小妹和她的男朋友以及手碟艺术音乐人、杭州手碟制作风语者工坊创始人林牧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彭小妹原来在地方司法局上班,后来辞职和男友一起出来摆摊,“之前就是天天呆在办公室里,现在天天可以和各种人交流,还能交到朋友,这个生活多好啊,又能挣钱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分配也自由!”彭小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介绍,目前她和男友已经开了两家店铺了,一家在景区内,一家在商场里,店基本上都是别人代运营,她和男朋友就日常在各种集市上摆摊。

  而彭小妹的男朋友也是一名跨行摆摊人,他原来是一个专业的自行车改装技师,后来迷上了古钱币和一些金属的小物件,就给这些小玩意做做形变,设计组装成各种新造型卖给消费者。

  惠风和畅的午后,一首悠扬的乐曲回响在苏州本色美术馆,而这音乐来自一只形同UFO的打击乐器——手碟。

  林牧称,自己之前在保险公司待了14年,后来又去了美容行业,也做过旧金属回收,同时也自己之前也开了一家药物研究的公司,跌跌撞撞,期待实现财富自由,但时有迷茫。但2018年从一部电影中看到手碟这个乐器,就一发不可收拾起来。“我看到以后就迷上了呀,把公司也转让了,就想一心一意地扑在了手碟上,后来我发现当我更多地关注小我时,而不是单单想着赚越来越多的钱,我反而更快乐,现在我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了。”交谈期间,林牧的手依旧在手碟上来回敲打。

  “我原来是在一家德国公司担任高管,这家公司可以说是全球做针织技术的龙头企业了,我就是因为进了这家公司以后才爱上了针织,觉得针织有无限的可能性。”傅玉梅则更多地将自己来市集摆摊的初心定义为创新和文化推广,她称,过去大家基本上都是用针织来做围巾、手套、帽子、毛衣,很有局限性,但却很少有人来做针织的研究和创新,她就想着自己来做这个创意,把这个行业从一个红海换到另外一个赛道,去找到一片蓝海,把针织应用推广到其他的产品线上。

  “但是真的好难啊,我们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提到摆摊历程,傅玉梅也不由地叹了一口气,称目前团队针织的应用创新已经经历八个年头了,前面五年都在做产品的投前研究,要争取拿到国家的发明专利,这是非常难的,刚研发完,恰巧又碰上了疫情,推广到市场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过每次来市集,都会很受鼓舞,刚刚来的那位客人说已经关注了我们五年了,现在还在持续地购买我们的东西。”傅玉梅说。

  注重差异性,将市集发展为地方特色打卡地

  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城市市集的营收具有爆发性,相对于其他活动策划,城市市集能以“小成本”撬动“大效果”,在市集摆摊的单个摊位总能创造较高的销售额。这个观点也在和不少摊主的交流分享中得到了证实,暖蒔微盆景工作室的摊主梅梅姐称,在市集摆摊的营收是在店内的3至5倍,摆摊一天拓展了近100个新客源。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城市市集的多样化其实是过去后备箱集市的一种升级产物,“之前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基本上城市里的市集办得很少,我们都是在晚上开辆车出来,在车上放个置物架,卖卖这些小文创。”无锡青波市集的一家文创类摊主阿橘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市集的增加,现在她更多地参与城市市集,这种市集更规范、也更细分,可以更精确地锁定目标顾客。

  “人都是有需求的,来摆摊的手工匠人希望自己的东西被别人认可,我们这种音乐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别人听见,一些文化传承人希望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在这过程中,我们还能赚点钱,这不是很好吗?”针对越来越多的摊主愿意来摆摊的原因,林牧一言以蔽之。

  对于来逛市集的游客,市集则是可以更好地、更深度地了解一个地方本土的文化、生活方式的场所,从宿迁来南京逛市集的游客程宇说,市集是一个很接地气、很有烟火气的存在,逛市集时经常能看到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体验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民俗活动。

  “现在的市集创新的元素也越来越多了,很多手工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不是非常商品化、千篇一律的商品。”程宇补充道。

  但随着城市市集越来越多,也涌现出了一些新问题。调查发现,有不少的市集其实只是“新瓶装旧酒”,仅仅停留在咖啡、文创、进口食品等常见租户的引入,市集内核缺乏足够的创意,市集的竞争力也随之不断地减弱。所以,即便这些市集不收门票,消费者也不愿买账。

  南京一家商场的招商负责人王经理也坦言,相比商场进驻商户,市集租户其实并不容易管理,在餐饮卫生、环境保护、用电需求、策划统一性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隐患,这也对商场的运营管理是一大考验。

  “特色市集不仅是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场所,是一个城市的新文化名片,也给很多人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市集来展现自己的作品,社会的就业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建议,有关部门可以给市集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如景区内、商场内、街区内等,在规划的约束下,把市集做得更好,为市集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市集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应该更多的是个性化产品的展示地,独创性就是构建一个市集和另一个市集差异性的最核心的壁垒,市集负责人需要给市集定一个核心的主题,如文创主题、音乐主题、图书主题、手工品主题等,再叠加其他普遍的元素,体现差异性,同时,也应该增加对一些原创摊主的扶持力度,帮助一些新兴独创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许愿 田墨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2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