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氢”风徐来 扬州新能源展翅飞翔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驱动引擎,其产业链上下游任一细分行业,都将是千亿级别。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布局氢能产业。

  前不久,作为“烟花三月”节系列活动之一,由扬州经开区主办的中国扬州首届氢能发展大会引来众多行业知名企业、资本大伽,共同探索“氢”经济的可行路径。会上,六大类31个、总投资307.06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中国扬州氢能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扬州又一个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氢能产业开始抢先发力。

  提前布局

  在扬州发现氢能产业“新大陆”

  1874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小说《神秘岛》中写道:“总有一天,水可以被电解为氢和氧,并用作燃料,而构成水的氢和氧……将会成为供暖和照明的无限能源。”如今,这一“无限能源”正在“照”进现实。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高效、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车载储能系统供应商,该公司从2018年开始,先后研究开发出IV型塑料内胆全缠绕储氢瓶、70MPa组合瓶阀、70MPa减压阀等储氢设备,产品已实现替代进口,并成熟应用于物流车、城市巴士、渣土车、重卡等多种车型,交付国内多家商用车品牌客户。

  4月17日,在中国扬州首届氢能发展大会上,亚普股份总经理赵政的分享,引起与会业内专家、知名企业、资本大伽的浓厚兴趣,也让他们在扬州发现了氢能产业的“新大陆”。

  其背后,是提前谋划布局的“扬州行动”。

  扬州积极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新能源产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2022年,全市新能源产业链92家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620.16亿元,同比增长71.47%,直接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氢能产业已集聚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企业20余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作为全市第一家国家级开发园区,扬州经开区一直坚定不移、一着不让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围绕光伏、风能、氢能打造产业链,聚集了晶澳、阿特斯、华鹏、远景、泰胜风能等全球头部企业。目前,氢能产业已基本形成覆盖制氢与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整车和研发等主要环节的产业链,规模集聚效应初显。

  扬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朱柏兴告诉记者,这次大会主题是“迈向氢时代共绘产蓝图”,为我国尚处于爆发前夜的氢能产业搭建了“扬州平台”,发出了“扬州倡议”。

  “氢时代”即将到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如此评价:扬州具有完备的产业基础、便捷的交通优势,发展氢能产业潜力巨大。

  氢的储运方式是氢能应用和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技术瓶颈,随着“扬州罐”的研发量产,扬州在氢能产业这块“必争之地”赢得了一定主动权和话语权。

  瓶布氢云科技公司经过多年自主研发,生产出的球形储氢压力容器,为氢能源在未来全球市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突破瓶颈

  一批核心产品让扬州抢占“必争之地”

  “储氢容器制造中有一个核心部件——缠绕机,是国外的技术。”瓶布氢云科技CEO陈硕介绍,国外的技术壁垒对我国研发制造储氢容器带来了阻力。借助扬州出色的机械装备加工能力,该公司技术团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自主研发了达到机械缠绕极限的机床设备,并在去年生产出球形储氢压力容器。

  “储氢密度的提升可以让同等大小的瓶体储量更大,让同等储量的瓶体总重更轻。”陈硕介绍,高密度储氢球形设备可在相同储氢量的前提下,实现产品价格远低于当前市场同类产品。

  眼下,瓶布氢云科技已建成1条球形IV型瓶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生产线将增至10条。“我们已经收到20万个氢瓶订单。”陈硕表示,扬州氢能产业已形成一定聚集度,且产业链较为完整,“这让我们对产品的后续研发应用充满信心。”

  北京华璞科技是一家以高附加值产品化的工业减碳技术与高效安全可普及化的能源应用技术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型创新企业,通过对甲酸制氢的技术开发,成功掌握了氢能产业的上游核心技术。该公司考察后认为扬州是发展氢能产业的“风水宝地”,决定投资10亿元研发生产氢能电源及各类应用产品。公司总经理孙涛表示,将重点研发生产氢内燃机增效系统、车用安全氢载体储供能装置等,助力扬州氢能产业加快做大做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扬州谋划氢能产业发展亦如此。一批企业紧盯产业最前沿,持续投入,快人一步,矢志要在未来抢得更多市场份额——

  在制氢储氢方面,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和医疗气体及相关服务供应商之一,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旗下的法液空公司可年产770吨高纯氢。今年“烟花三月”节期间,法液空公司与扬州经开区签署增资协议,计划投资1500万美元生产瓶装气;

  在核心部件方面,鸿途氢能源正在研发与制造大功率氢能发动机;氢璞创能拥有国内首条自动化电堆生产线;海驱动力的氢循环泵、悦石通用的空压机、嘉和新能源的热管理系统已经过市场检验,显示出相当强的竞争力;

  在电池系统方面,氢蓝时代的燃料电池系统总体规划产能达5000台;

  在整车制造方面,亚星已经交付30台氢能公交车;潍柴亚星新能源、江苏九龙也在积极推动氢能车研发;

  ……

  “在扬州,我们看到了行业瓶颈的突破,为氢能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陈有孝说。

  “氢”风徐来,扬州以“先手棋”抢迎“风口期”

  在这次氢能发展大会上,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秘书长王菊,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鸿基创能副董事长叶思宇,中船集团712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燃料电池事业部系统集成研究室主任王振等专家学者,为氢能产业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议性的建议。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政策顶层设计为行业发展画下蓝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左右,氢能产业有望迎来规模化发展拐点。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五届亚洲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就提出,未来10到20年将是我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越来越多的城市争相布局,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36个省级市级地方出台发展氢能政策,年经济产值规划超过10万亿元。

  “氢”风徐徐,在国内起步较早的扬州怎能甘于人后?

  3月29日,瓶布氢云氢能研究院在扬州经开区揭牌成立,来自国内氢能产业的近20家知名企业负责人会聚一堂,共谋氢能产业布局,对接场景应用,并现场签约氢能物流、船舶两项战略合作。

  4月16日,扬州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4月18日,扬州经开区发布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将规划构建“一园四景”氢能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一园”,即成立新能源产业园专班,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股权投资,引导氢能全产业链优质项目落地;“四景”,即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重点实施氢能班车,扬州港氢能物流专用车,古运河氢能游船,氢能环卫车、洒水车等应用场景,力争到2025年末,实现每年引入和培育3-5家氢能汽车与氢能船舶产业链相关企业,培育拥有国内影响力的氢能汽车、氢能船舶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5-10家,打造百亿氢能特色制造园区。

  从市级层面看,扬州市今年将加快布局氢能产业,高标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布局重点发展区域,打造氢能特色制造园区;加大氢能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氢能源企业,夯实可再生能源制氢、固态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船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注重强链补链、招大引强,在加快提升氢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展现“扬州担当”。

  随着一批批氢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扬州氢能产业正全速驶上“新赛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