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态也是经济,乡野引得总部来
——产业兴乡系列调查之一
■奉贤渔沥村倚靠650亩涵养林等稀缺林水资源,形成生态商务总部产业氛围,成为奉贤区首批培育的税收过亿村。同时,他们还正在探索打造高附加值农业,实现当地生产转型
编者按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当前,上海正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做好农村产业体系规划,引导多元社会资本投入,努力探索一条具有超大城市特色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之路。本系列报道从上海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中,选取奉贤区渔沥村、松江区井凌桥村、浦东新区外灶村,以及金山区新泾村为观察对象,总结代表性的经验做法,展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上海探索。
在黄浦江上游闵浦三桥附近,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对比强烈的景象。
位于北侧的郊区村落里,高大的厂房设备伫立在江边,创造着源源不断的工业产值。南侧的奉贤渔沥村,一座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自然村落,1公里多的岸线上,排布着郁郁葱葱的大片涵养林。
在享受宜居生态环境的同时,渔沥村也时常陷入困惑:作为一产的农业大多只能满足温饱,如何同浦江对岸一般,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兴旺之路?
而今,它有了答案——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
生态林滋养出总部经济
在奉贤区庄行镇的郊野规划图上,占地4.54平方公里的渔沥村几乎被不同程度的绿色覆盖。它们或是耕地,或是林地,表明了渔沥村以农为主的基因。
“一产并不挣钱,甚至可以说是亏本经营。”渔沥村党总支书记金冲曾经很羡慕其他工业村——通过建设经济园区等方式,早就实现了税收上亿元。“对于我们来说,单单依靠农业或由此延伸出的文旅消费,达成这一目标似乎是痴人说梦。”
郊野规划图上代表建设用地的零星红色,成为破局的关键,基本思路便是——引入商业主体,壮大村集体经济。
从地理位置上看,浦卫公路纵贯全村,分别与闵浦三桥、西闸公路相衔接,构成便利的“十字形”主体交通网。不过,光靠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要在上海众多村落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人无我有的王牌。
20多年前的浦江造林,让渔沥村得以“后人乘凉”。彼时,为了保护黄浦江上游生态环境,相关部门沿着渔沥村、浦秀村以及新叶村的岸线,栽下1700多亩的涵养林,经过多年的生长,已是一片繁茂。其中,渔沥村就坐拥650亩。
与此同时,伴随着村庄环境整治,道路、河流、沟渠水系景观持续美化,宅前屋后空间改造一新,渔沥村呈现出“宅成景、田成块、水成系、林成网、路成环”的格局。
“当国内开始兴起乡野办公,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走入田园,特别是研发、艺术、设计等工种,倾向于在自然宁静的氛围内,激发创作灵感。”于是,为保护环境而形成的美丽生态,也成了一种经济,赋予渔沥村招商引资的底气。
英科中心成为首个试点的标志性项目。依据庄行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合理利用村民集中“上楼”退出的位于涵养林内的两亩宅基地,经规划调整转为商服用地,通过镇村两级与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营的方式,打造出全新的建筑群。
在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下,上海英科实业有限公司下属英科环保、英科医疗正式入驻。英科展示中心及6栋临湖办公院落坐落林间,目前每年落地税收3000万元,村级结算近300万元。
尝到甜头后,更多项目相继落地。渔沥村又打造了16栋独立办公空间组成的商务庭院办公群落,称为“渔沥林盘”。就在去年,渔沥林盘“潮流音乐小镇”项目完成整体招商,由北京潮石音乐科技有限公司控股租用,吸引多名知名艺人入驻。该项目已实现税收2000万元,预计今年税收可达5000万元,未来年税收有望超过2亿元。映波原野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作为第二个“渔沥林盘”,它致力打造新江南风貌及郊野(农艺)公园浦卫门户,配套民宿、餐饮等多种业态,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和商业配套中心。
抓住流量挖掘新增收点
今年4月,奉贤区庄行郊野公园开启试运行,凭借村在林间的生态田园风光,成为市民们“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新去处。
根据《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17—2035年)》《庄行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庄行镇依托特色林带及农田景观等自然资源,建设占地17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渔沥村,正好位于其核心区。
伴随而来的流量,对于日渐孤独的乡村来说,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也是打开更大发展空间的钥匙。为了打造这片区域,村庄开展厂房减量化行动,将原先的机械厂以及仓库等撤出还田,形成连片的自然风光带。新的文旅项目也及时上马,渔沥农场成为“最先吃螃蟹的人”。
这个文旅项目的前身,是一座占地96亩的园艺苗圃,内有林地、鱼塘以及绿地,环境优美。苗圃主人夏士锋是一名绿化高级技师,最初搭建了30多个标准薄膜大棚种植非洲菊,后来因各地种植鲜花量大增,转而经营苗木工程生意。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场对高档树木的需求量下降,他又开始酝酿新一轮的转型。
夏士锋抓住了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去浙江、云南等地考察的机会,学习苗圃转农场的成功经验,幸运地乘上了乡村振兴的东风。渔沥村启用乡村振兴建设资金,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与农场主共同开发。通过风貌提升改造和配套设施项目,打造出芸野渔沥营地这样一个郊野农艺公园“园中园”。
在运营上,渔沥农场引入专业公司合作,设置了生态足球场、露营草坪、烧烤垂钓等区域,以及卡丁车、射击、真人CS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我们对它的定位是,发挥‘园中园’的引流功能,丰富郊野公园多元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金冲告诉记者。
单个村庄的资源毕竟有限,在庄行镇整体规划下,组团发展之路正愈加清晰。渔沥村将与邻近的浦秀村强强联合,通过优势资源聚合,打造串珠成链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抱团实现“1+1>2”的效果。
实现税收亿元目标
在渔沥村的沿江岸线上,一座名为“小雅鹿鸣”的索菲特绿奢酒店正拔地而起。这个项目投资超20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坐拥江景和林景,是上海乡村内极为少见的超五星级酒店。
它的落地,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投资者对渔沥村发展的信心。如今的渔沥村,倚靠黄浦江及650亩涵养林等上海稀缺的林水资源,已形成良好的生态商务总部产业氛围。小雅鹿鸣酒店、英科总部、渔沥林盘、映波原野、渔沥农场等项目点缀其间,让这个昔日古朴的村庄重新焕发生机。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通过房屋出租、农龄股分红、合作社分红、土地流转、村内就业等途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据了解,村民的宅基地流转后,仅这一项,每年每户平均能够获得6万多元的收入,渔沥村也成为奉贤区首批培育成功的“可支配收入过千万、资产过亿、税收过亿”的村。
接下来,渔沥村的目光将重新放回“大多只能满足温饱”的一产上。在上海,土地、劳动力的高成本,以及城市消费的特性,决定了高端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路径。打造高附加值农业,成为当地生产转型的基本方向。
此前,通过平整土地等方式,渔沥村从400多个小规模散户,已发展至人均种植面积超200亩的合作社或是家庭农场,规模化生产的基底已然形成。
在此基础上,渔沥村计划以优质大米、绿色蔬菜为特色,做深农产品“一村一品”。村委会正引入农业龙头企业中农集团,计划共同推进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绿色产业。通过高新技术对土壤土质改良,进行高产水稻的育苗育种。并且,由中农集团统一提供生产资料及技术指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我们将乘势而上,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持续推进‘三园一总部’生态商务区建设,引入新经济新业态,实现三产联动、多业融合。围绕奉贤大公园建设主题,把渔沥村建设为城市美丽的产业后花园。”金冲表示。(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