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华东药都”安徽太和:从“药商闯出去”到“产业聚过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阜阳市太和县10多万人陆续走进医药购销领域,建起庞大而细密的市场网络,而他们的纽带太和县,逐步形成全国性医药集散地,被誉为“华东药都”。

  凭借“药商大军”和“买全国卖全国”的网络,太和县在医药领域打出一片天地,并不断尝试从“虚”向“实”,壮大本地现代医药产业。如今,通过“域外创新、太和制造、全国销售”的发展思路,以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为主体,太和县努力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引导优质资源集聚,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添澎湃动力。

  以商兴业,逐步健全医药产业体系

  太和在历史上与药市没有任何渊源,上世纪80年代,一些人敏锐察觉到医药领域的商机,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带出了全国早期的药商群体。

  10多万太和人组成的“药商大军”买全国、卖全国,外地药厂纷纷在太和开设门店,各地批发商也蜂拥而至,一个全国大型医药集散地日渐成型。

  市场急速扩张,管理失序,太和医药市场一度出现很多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通过大力整顿,让这个来之不易的市场得以重生。

  重拳打击不法经营,重整太和县医药公司,由其统一代销全国各大药厂的药品。此后历经10多年风风雨雨,太和县医药公司发展成为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誉为全国医药流通的“晴雨表”。

  华源医药集团内的交易市场,来自天南海北的客户、车辆络绎不绝。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华源医药集团内的交易市场,来自天南海北的客户、车辆络绎不绝。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去年,我们名列全国药品流通批发企业百强第13位,实现销售330亿元,上交税金3.8亿元,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完成销售额87亿元,同比增长6.36%。”安徽华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莙介绍说。

  依托市场优势和资金积累,太和县“以商促工、工商联动”,带动二产,反哺一产,不断推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医药生产、研发和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医药产业体系。2015年9月,“阜阳(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

  “现代医药是太和县的首位产业,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我们建立‘链长制’,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已形成以制剂和化学原料药为主体,以现代中药、药用辅料包材、医用保健品、医药物流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太和县发改委副主任高山松说。

  据统计,2022年,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规上企业59家,完成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57%,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占全县的35.85%。同时,2022年,太和县还引进医药类项目24个,总投资148.4亿元。

  打造生态,新模式开拓新天地

  2019年,我国医药行业发生一件大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全面实施。同一年,太和县也落下重要一子,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开工建设。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产业园对太和来说意味着什么?

  “之前的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是捆绑的,意味着研发与生产绑定,但大部分中小创新企业核心能力在研发,进入生产、销售环节难度很大。现在允许研发、生产分开,我们就提出打造医药产业的‘富士康’。”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执行总裁刘大勇说。

  产业园通过重资产投入,帮助入驻药企实现品种转化,同时发挥太和县销售网络优势,提供专业的销售服务,“域外创新、太和制造、全国销售”的思路,“委托生产+销售”的核心商业模式,为太和县构建全产业链医药生态体系打开了新天地。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园的招商吸引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市县政府还主导设立了20亿元的产业引导资金,可撬动总量超过100亿元的社会投资规模,促进优质医药资源集聚。”太和县经开区经贸发展局局长夏威说。

  目前,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已引进了仿制药企业北京四环科宝制药、创新药企业北京硕佰医药、改良型新药企业北京德立福瑞制药、原料药研发生产企业北京桦冠生物等一批优质医药企业入驻。

  “北京德立福瑞制药从事改良型新药开发,生产需要先进的药物纳米晶递送技术平台,产业园就搭建了这个平台。虽然投资很大,但以后该公司基于这个平台开发的品种,都将在这里进行成果转化。”刘大勇说。

  善用平台思维、市场逻辑、资本力量,经过近5年的建设,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产业生态效应初步显现,目前入园项目已达14个,落地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超过15亿元;产业园共享制造平台一期已投入使用,正在进行50余个品种的技术转移。(韩震震 王晓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8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