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依托数字化技术赋能双碳目标,制造业链主吸引上下游共同节能降碳
上海涌现大批“数字赋绿”实践
正在建设中的林清轩松江碳中和科研智造基地,诠释了何为“费尽心思”——用分布式光伏、风电替代绝大部分传统发电,减少碳排放;依托数字化能效平台,算出生产中最佳减碳方案;对于实在杜绝不了的碳排放,则在各地种5000万棵山茶花树,以吸碳来抵消。
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正在进行,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论坛”上,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介绍,“十四五”以来,上海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论坛上涌现出大批“数字赋绿”探索实践,让制造业添信心,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大有希望。
当下,步步靠近的“碳足迹”,正成为国际贸易新的技术壁垒。2024年7月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可充电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碳足迹认证,然而碳核查非常专业复杂,企业很犯愁。论坛上,上海易碳数科分享了一款“积木LCA云”国产工业软件,用户计算碳足迹就像搭积木般简单,且该软件已被纳入欧盟推荐目录清单。这意味着,所有经该软件计算碳排放的产品,无需由海外第三方机构复检。由此,中国企业抢抓了绿色贸易的国际规则制定权。
相比碳足迹核算,综合能源管理同样“烧脑”。以重度依赖能源管理的园区为例,未来园区内,分布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充电桩、换电站、储能设施及传统电力设施可能同时存在。要将这些高度碎片化、彼此间“语言不通”的设备,统一接入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实现发电侧、用电侧、电网侧协同,这绝非易事。
数字化、AI算法是解决之道。远景智能零碳业务发展总经理邢戈介绍,远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EnOS,已接入全球范围内560吉瓦(GW)的新能源资产,相当于20个上海的平均用电负荷。基于EnOS,远景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加速在国内外复制,如帮助耐克中国打造首个风光一体化零碳智慧物流园区等。
绿色低碳是上海四大新赛道之一。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告诉记者,他欣喜地看到,上海制造业绿色低碳之路并非单个企业自弹自唱,而是链主企业带动示范,吸引上下游共同节能降碳。“如宝武集团、延锋汽车等,都已有四五年的探索实践,都已主动建设开放生态,吸引上下游企业实现价值链协同。上海一些企业在局部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尤为前沿,甚至能与国际头部企业同台竞技。”(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