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形成艺术湖田多要素集聚的“文产村”融合发展轴、打造文化渔乡发展融合带、依托5大老街打造特色文化创业街区……近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发布《相城区阳澄湖片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将在产业发展、富民增收、乡村治理等方面发力,与阳澄湖沿岸的常熟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等签订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备忘录,以片区化、差异化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相城区在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列县级进位第一等次。在建设“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城乡融合程度更高”的乡村振兴征程上,一场场精彩蝶变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新农人”打造现代化“鱼米之乡”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金香溢合作社的示范田里,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插秧机等智能设备正在田间地头作业,按照导航规划的路线,耕地、收割均实现了无人自动化。
2013年从扬州大学农业专业毕业后,金香溢合作社负责人朱赟德回到家乡望亭投身农业生产。“百亩耕地只需要两名管理者,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农户工作强度降低了,亩均种植成本降低60元。”朱赟德介绍,依托机械化设备和一站式服务,已带动周边乡亲年增收约300万元。
在相城区阳澄湖镇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蟹塘旁,“养蟹硕士”朱健明正忙着巡查蟹塘。2017年自苏州大学硕士毕业后,出生在同样是水乡泽国兴化市里下河地区的朱健明,决定留在苏州养大闸蟹。
朱健明提出了“基于丘陵型池底及人工生态穴的大闸蟹生态养殖模式”,安装了智慧水产及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云上蟹塘”,一部手机就能实时监控蟹塘环境、水质变化。“这3年测试推广下来,该模式亩均产量可达250斤以上。”朱健明说。
“新农人”助推“鱼米之乡”农业农村现代化。据介绍,2022年相城粮食总产量2.88万吨,增幅11.74%;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3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515亩。水产养殖总面积稳定在3.66万亩,2022年水产品总产量1.3万吨。2022年底,相城入选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差异化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据《苏州相城区农业志》载,相城自古称“城北粮仓”,出产的阳澄湖大闸蟹、望亭大米等特色农副产品享有较高知名度。同时,相城是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文学家冯梦龙等名人名士的出生地,文化内涵丰富。
如何盘活辖区内乡村文旅资源,推进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相城区的思路是,以片区化、主题化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村民致富。
正值盛夏,记者走进位于春申西塘片区的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梦龙故居、梦龙书院、根据话本小说场景建设的油坊……到处都能感受到冯梦龙元素。
“村里规划了核心区、林果区、水稻区在内的三大功能区,带动900余名本村村民以农家乐、民宿等方式投身休闲农业,同时,鼓励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冯梦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学涵介绍。2023年,冯梦龙村各业态预计营业收入将达7000万元。
一个个特色各异、业态不同的乡村旅游片区正在相城区逐步成形。该区出台《相城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苏州样板“相城篇章”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各地突出特色,片区化发展。如:阳澄湖片区打造世界级生态低碳示范地、精致人文旅游样板地;漕湖北桥片区抢抓苏锡“漕湖—鹅真荡”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整合资源优势,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区。
群众特色文化孕育文明乡村
相城区黄埭镇裴巷新村居民刘阿婆,每周五下午两小时听书时间“雷打不动”。去年端午节,苏州评弹公园开园。“花2元钱,就能听到苏州评弹团专业演员的长篇弹词!”刘阿婆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书场有200个座位,是苏州最大的书场了。
千年古镇黄埭素有“评弹之乡”的美名,为传承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在评弹公园投入使用前,相城区已相继在迎湖村、项路村、蠡口社区等设置书场,几乎每个村(社区)的附近,都有一个常态化运营的书场,奠定了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
富了口袋富“脑袋”。相城区还在下辖的乡镇板块建设了文体公园、农民体育基地等免费开放空间。
近年来,相城区持续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023年,相城新增市级美丽乡村健身公园1个、农民体育基地2个。“当前,相城正以重大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农业农村产业集群。”相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建东介绍。乡村振兴正在苏州相城区描摹出一派美丽的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