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动能澎湃、龙头企业加速落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服务保障及时跟进……盛夏时节,连云港开发区生机勃发,奏响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
经过多年发展,连云港开发区形成“3+N”主导产业发展模式。“3”指的是新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些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贡献了近80%的工业总产值;“N”指的是其他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三产服务业、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北接渤海湾、南连长三角,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连云港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内设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连云港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商振江表示,全区上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持续加快现代化新港城几何中心全面突破步伐。
6月30日,连云港开发区药企连续有3款新药获批上市,瑞格列汀(用于糖尿病治疗)、奥特康唑(抗真菌药物)、培莫沙肽注射液(用于肾性贫血治疗)分别来自区内企业恒瑞医药(2款)和豪森药业(1款),展现了港城在医药研发领域的优势地位。“今年以来,公司已有3款创新药上市,自研创新药总数达13款、合作引进创新药2款,其中已有11款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说。
创新是连云港开发区决战新赛道的“发展密码”。这一点,新医药产业表现尤为明显。国家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更是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评五星级的示范基地。目前,该区共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20家,其中,产值过10亿企业4家,百亿企业2家;关联配套企业100余家;恒瑞、康缘等四大药企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医药工业企业40强、创新能力20强,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
举科技大旗,聚材料精粹。连云港开发区以中复神鹰、华海诚科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已集聚重点企业近百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今年上半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支撑之下,预计实现产值39亿元、增长47.8%。区内建成全国唯一的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强基工程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厚积薄发的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摘工业皇冠,造大国重器。连云港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风电装备、汽车零部件、物流装备等临港特色产业,是亚洲最大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今年以来,除了全球最长123米风电叶片下线并成功安装,全球最大旋筒风帆顺利启航,全球首条LNG罐箱智能生产线成功投产……该区正以总投资50亿元的连云港市海洋装备产业园等项目为抓手,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
连日来,先导高端设备生产线制造项目现场施工,紧张而有序。得益于连云港开发区创新推行的“拿地即开工”“施工许可分步办理”以及重大项目专班推进机制,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2个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建设进度滞后的项目,逐一分析原因,分类施策,精准推进。”连云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万军说,开发区全面推行“红黄绿旗”项目建设机制,每周一督查、每旬一排名、每月一观摩,全力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今年以来,连云港开发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进度,明确任务,强化措施,靠前服务,以重点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7月5日,连云港开发区长三角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杭州成功举行,现场签约海洋装备产业园、新能源生态产业园、电子封装材料等11个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240亿元;签约禾景供应链、铁恒实业等5个大宗贸易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贸易额200亿元,拼出了一份产业招商、大宗贸易亮眼“成绩单”。
高质量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连云港开发区紧扣“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部署,持续擦亮“公平、诚信、法治、高效”营商环境品牌。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在商事制度、投资建设、招投标监管三大领域全面发力,深化“不见面”审批,推行“证照分离”全覆盖, “1220”改革常态化运行,即自贸区块范围内目前全面实现“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20个工作日内领取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在全市率先开展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改革,推广“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国家级开发区前30位。
下一步,连云港开发区持续聚焦“3+N”主导产业,紧盯产业投资“1113550”、招商引资“85361”工程,加大和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着力推动一批龙头型、基地型、补链型项目落地,带动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扎根园区,提升产业链完整性和竞争力,全力跑出园区产业发展“加速度”,奋力打造“双千亿”产业强区,努力当好连云港市“后发先至”的排头兵、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