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创新潮涌,安徽加速。上半年,安徽生产总值23073亿元,同比增长6.1%,总量跻身全国省份前十;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位,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作为安徽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合肥高新区乘风破浪,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靓丽的“年中答卷”。
纵向看,1月至6月,合肥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712亿元,同比增长7.9%,总量位居全市开发区首位;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238.4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13.8%;建筑业产值329.2亿元,增长12.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4.8亿元,增长15%……
横向看,1月至6月,合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中的8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5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其中3项指标总量和增速在全市开发区“双领跑”……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合肥高新区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抢抓经济恢复关键期,全力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工业经济强力拉动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
工业是经济的“主引擎”与“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
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各部门锚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强化“清单化、闭环式”工作路径,围绕29份清单任务,持续开展分板块企业走访服务,全力拼经济、稳增长。
工业领域,抓实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分类帮扶,推进大企业稳定产能、增资扩产;服务业领域,紧盯上铁、路歌等企业以及300余家中小企业,完善部门包联服务;建筑业领域,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督促评定分离联合体项目落实产值;商贸业领域,围绕“四首经济”,稳存量、扩增量推进商贸发展,加速消费回升。1月至6月,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8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5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其中3项指标总量和增速在全市开发区“双领跑”。
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创新主体持续增长。1月至6月,新增经营主体10763户,同比增长20%,其中,新增企业8741户,同比增长19.8%,位居全市第一;经营主体总数达9.28万户,企业总数达7.26万户。
重点项目招引再获突破,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获批19家,占全市36.5%。第一批高企通过省级专家评审934家,占全市45.8%;高成长企业遴选申报超1400家。维天运通、埃科光电成功上市。
上半年,合肥高新区积极做强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238.4亿元,位居开发区第一,同比增长10.5%,已成为稳增长的关键力量。六大主导产业中,4个产业实现正增长,光伏新能源产业尤为迅猛,产值同比增长67.1%。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有效投资快速增长
近日,合肥波林关键机械摩擦副材料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二期(以下简称“波林二期项目”)在一天之内分别取得“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四证齐发”,现场同步开工建设,比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时间提前61天,为企业拿地后早开工、早投产赢得领跑先机,为项目开工按下“快捷键”。
项目投资是产业接续发展的“源动力”。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实施“百个计划开工项目调度专项行动”,持续跟进288个重点项目在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8%,位居开发区第一、全市第二。实施增资扩产项目专项行动,全力推进30个5亿元以上项目在谈,实现百亿大项目“零的突破”。
成绩的背后,是高新区对标国际一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企业感受度、满意度和获得感,合肥高新区以实现“交地即发证”目标为导向,通过陪办代办、容缺受理、前置预审等举措,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让入区企业可以安心、便捷、快速地开展项目建设,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跑出“高新速度”。
高新区创新“项目管家”模式,在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坚持“一对一”“陪办+代办”服务机制,发扬“钉钉子”精神,从选址会后到项目实质开工,抓住关键时间、节点有效推进及纠偏,实现项目及时办结施工许可证,实质开工。
下一步,高新区还将持续服务好入区项目,全力推进“四证齐发”创新模式再深化、为企服务再升温,促进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更精简、监管更精准、服务更精细,为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注入新动能。
服务行业贡献显著
消费市场加速复苏
有着“中国声谷·量子中心”之称的合肥高新区,正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加速吸引和留住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为进一步服务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城市居住和生活体验。
提升城市的居住和生活体验,就需要“烟火气”与创新热血融合,碰撞出“一地火花”,不断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今年以来,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更大力度恢复和扩大消费工作相关部署,实施“五大行动”——产城融合标杆行动、商业载体提升行动、消费场景创新行动、消费活动丰富行动、专项政策引导行动,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为此,高新区将商贸业发展规划同产城融合发展相结合,着力提升商贸行业活力。目前,创新大道提升改造、长安汽车4S店、创新产业园二期商业等重点项目正在着力建设中。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先后招引MSTAND咖啡、小杨臻选等重点项目,带动全市消费场景提质升级,引流效果显著。
为进一步刺激消费,高新区积极组织各类消费活动,打造“徽动消费·高新GO”品牌,并依托重点商贸企业砂之船奥莱、银泰高新店等,在各类节假日节点开展超50场重点促消费活动。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趋活跃,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8亿元,同比增长15%,批、零、住、餐行业分别达到342.7、52.5、3.2、20.9亿元增速分别为1.6%、14.5%、31.9%、36.9%。
“让人才愉快生活,愉快创新。”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高新区将高标准规划建设蜀西湖商圈,增强商圈活力,启动南岗老街旧城改造工程,在保护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同时,融入现代城市元素,打造一个既具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的商业文化中心。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近日,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正式开工建设,作为“科大硅谷”先期规划的“一核两园一镇”中的高新园,未来将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高地。
2022年,《“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以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为纽带,汇聚世界创新力量,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成为全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
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将围绕中科大高新园区,聚焦电子商务、生物医疗、集成电路、软件开发、智慧信息服务等领域,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孵化转化功能,建设校友创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的集中区,打造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网络。项目建成投用后,预计年度总产值37.5亿元,税收超过3亿元。
肥沃的创新土壤,是“科大硅谷”崛起的基础。
今年以来,在原有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若干政策基础上,高新区密集出台“金九条”“专九条”“外资十条”等各类专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重大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年兑现资金约9亿元,覆盖企业约8000家次,赋能高质量产业发展。推进领先科技园区政策修订,开展政策评估座谈,问计于企。按照“强基、提质、领跑”形成3层阶梯式培育政策体系,助力园区企业强基固本、提质增效,领跑达峰。
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新增“科大硅谷创业贷”“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产品”“谷e贷”等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获得信贷便利服务,20余款纯信用金融产品助力1000余家科创企业获得贷款20多亿元。
为加强政银企联合解决科创早期企业融资难题,高新区深化贷投联动试点,研究贷投联动试点工作的难点堵点,专报获省领导批示关注。上半年,高新区共推荐企业78家,新增过会57家次,新增放款1.37亿元。
企业无后顾之忧,方能心无旁骛、创新向前。
就在前不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2023年第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名单,高校院所类40家、企业类26家。合肥高新区共有7家企业获评认定省级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分别占全省27%(26家)、占全市50%(14家)。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各类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43个,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3.8%,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合肥高新区创新主体持续壮大。上半年,新增企业8741家,同比增长19.8%;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获批19家,占全市36.5%;高企首批通过省级评审934家,占全市45.8%;成功上市企业2家,自主培育上市企业累计达39家。
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同比增长2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7.4%,总量和增速均居开发区第一;亩均税收、亩均利润均居全市前列。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开新篇。合肥高新区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召开,就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做好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建设工作、加强金融产业发展等十个方面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系统的明确部署,确保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我们继续要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经济发展的‘上升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合肥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奋进新征程,创新大潮涌,合肥高新区正加速乘风破浪,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中国式现代化合肥高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