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吴江横扇街道抢抓数字时代新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毛衫小镇”探新路
入伏后,苏州市吴江区横扇街道的街头巷陌,隆隆的横机声、套口机声,再次与悠长的蝉嘶一同响起。一如往常,“休养生息”大半年的横扇人,开始陆续为下半年的毛衫销售旺季提前做准备。从打样生产到整烫包装,整个街道迎着酷暑日益忙活起来。
然而,旺季的临近、生产的恢复,却没有给横扇人带来过多喜悦。记者走访当地一些毛衫个体户和生产企业,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困惑与无奈的背后,隐藏着这个“中国毛衫名镇”的转型阵痛,如何给传统产业寻找新出路,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正成为摆在横扇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发轫于乡土的富民产业
对于横扇而言,毛衫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数据显示,当地7000多户居民中,有3500多户直接从事毛衫生产,1000多户从事毛衫产业相关配套服务,整个板块年产毛衫超1.2亿件,年产值逾50亿元。
回溯过往,横扇毛衫产业的兴起与繁盛,既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也蕴含敢闯敢试的拼搏精神。上世纪70年代末,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股风潮影响下,石塘村上几个“脑筋活络”的村民自筹资金,突破重重阻碍,买来3台手摇横机,办起了横扇第一家村办毛衫厂。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针织毛衫不愁销路,一台横机一年就能带来2万元的“巨额”收益。眼看毛衫如此走俏,周边农民纷纷效仿,到了80年代,一批乡办、村办毛衫厂相继成立。后来,随着民营经济登上历史舞台,横扇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毛衫个体经济,不少人由此当上“毛衫老板”,毛衫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这个江南小镇,并逐渐形成了从原料、辅料到加工、成衣染整、包装的成熟产业链。
今年58岁的周永新算得上横扇最早一批“毛衫老板”之一,20出头的年纪就开始跟着亲戚做毛衫生意。凭着吃苦耐劳的性格和灵活的头脑,周永新从几台手摇横机起步,一点点积累资本、更新设备、扩大产能、拓展销路,30多年间把一个家庭小作坊变成了颇具规模的织造厂,年产毛衫达100多万件。“没有毛衫,就没有横扇人今天的富足生活。”在周永新看来,横扇毛衫产业是实打实的富民产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一大批像他这样的农家子弟走上致富道路,闯出自己的一片事业。
靠着一件小小的毛衫,许许多多横扇家庭生活蒸蒸日上。家住四都村的徐雪明夫妇90年代末开始从事毛衫加工,家里置办过手摇横机、电动横机,如今“鸟枪换炮”拥有了16台电脑横机。就算是生产旺季,徐雪明也不雇工人,夫妻俩轮班看机器,一看就是一整晚。“大钱赚不了,赚些辛苦钱养家糊口还是足够的。”徐雪明说,靠着这些年的“小打小闹”,家里盖起了小别墅,开上了小轿车,还为儿子操办完了婚礼,一台台横机“摇”出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完善、成熟的毛衫产业链基础,也让横扇的青年人多了一条打拼的出路。2008年,因不满意自己只考上了大专,且专业与自己兴趣不一致,宋朝峰在上了一年学后,毅然回乡创业,做起了毛衫电商。2021年,宋朝峰敏锐察觉到直播带货的市场前景,果断放弃传统电商平台,一门心思钻研起这个“新风口”。如今,宋朝峰的抖音店铺粉丝数已达270多万,年销售额超4亿元,为满足订单需求,他不光建起100多人的生产工厂,还通过外包的形式,带动一批加工企业、家庭作坊增收。宋朝峰说,眼下,直播带货早已成为横扇毛衫销售的主流渠道,这是年轻一代从业者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结果,也反映出横扇毛衫产业灵活变通、市场反应快的特点。
经过40多年发展,毛衫产业已然成为横扇的一张响亮名片,与百姓生产生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交融,在促进居民就业、振兴乡村、推进工业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特殊的地位,决定着横扇人无法轻易舍弃毛衫产业,而将在继续坚守中让这一富民“源泉”细水长流、泽被子孙。
创新不足拉低附加值
尽管横扇毛衫产业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原料、织片、缝纫、定型、包装、物流等配套齐全、分工细密,但它的短板却也显而易见:附加值低,产品卖不上价。
有人估算过,一件横扇毛衫的市场批发价约为20元,其中原料成本占9—10元,编织、缝制费用3—4元,染整、包装运输费用2—3元,外加l—2元其他费用,生产厂家的利润空间仅有2—4元。
附加值低,实际上暴露出了横扇毛衫缺少品牌化运作的问题。虽然每年有上亿件毛衫在横扇生产,可当地却没能诞生出一个叫得响的服装品牌。“这一点浙江濮院就做得比较好,培养了很多自主品牌,还有不少设计师团队,生产的毛衫款式各有千秋。”苏州华都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永华无奈表示,为了更好掌握市场动向,自家企业生产基地留在横扇,设计中心则放到了同样有“毛衫之都”之称的浙江嘉兴濮院镇,那里良好的创新生态恰恰是横扇所欠缺的。
品牌的缔造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时至今日,横扇毛衫的生产“主力军”仍是中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在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上重视不足,致使加工技术、质量检验、运营管理等方面“逊色一筹”,产品品质难以竞逐高端市场,也很难形成品牌效应。
对于服装品牌而言,产品质量是立身之本,设计则是“灵魂”所在。由于缺少专业设计人才,横扇毛衫基本上以模仿香港、广州以及国内一些大城市热销的新款为主,缺乏创新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同质化颇为严重。
开网店的周雪峰回忆,自己曾看中一款毛衫款式,找人打版、生产后线上销量情况特别好,但没几天别家就开始卖同款了,“一旦某个款式有成为爆款的潜质,大家都会一窝蜂地跟上,有时还会互相压价格,相当内卷。”
营销人才的缺失,也正在成为阻碍横扇毛衫产业前行的一座大山。过去,传统电商“风头正劲”时,横扇一大批从业者依靠“自学成才”,撑起了毛衫销售的“半壁江山”。但如今,随着“门槛”更高的直播带货成为主流,传统模式难以为继,不少缺乏相关经验的商户明显“力不从心”。
“不像开淘宝、天猫店,只要在后台做好运营维护就行,直播带货得和粉丝实时互动交流,对情商、口才是个极大考验,还是得让专业的人来做。”去年转战直播带货的周昊曾尝试自己做直播,但账号一直不见起色,于是他只能找到杭州的一个网红合作,借助其直播间销售自家生产的毛衫,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成。“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相当于销售渠道被抓在了别人手里,有可能的话还是希望能培养自己的主播。”周昊说。
无论是质量、设计,还是销售,横扇毛衫目前都缺乏核心竞争优势,仅仅依靠低廉的生产成本,很难形成持久的“护城河”,这也导致横扇毛衫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经济形势低迷或者市场行情波动,生意就显得尤为“难做”。因此,对于横扇毛衫产业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撕掉“低端”标签迎机遇
与横扇差不多时期发展毛衫产业的濮院近年来加速转型,不仅举办濮院时装周、打造濮院时尚古镇,还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吸引时尚人才等,走出了一条将潮流风尚、地缘文化和区块产业生态有机融合的发展道路。经专业预估,“濮院毛衫”的区域品牌价值已超85亿元。
“濮院毛衫”的成功蜕变,为横扇提供了不少有益思路,也坚定了其促进毛衫产业提档升级的决心和信心。眼下,随着吴江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并积极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抢占数实融合新赛道,横扇毛衫产业迎来了撕掉“低端”标签的黄金机遇期。
走进位于叶圣路的横扇毛衫产业园,一幢幢六层标准化厂房颇具现代气息,里头入驻着原料供应、编织加工、电商销售、仓储物流等20多家行业相关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数年前,吴江鸿慧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伟从一位浙江客商手中收购了这片闲置厂区,并主动拆除原来单层厂房,转而兴建产业园,希望引导毛衫产业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聚、抱团发展。“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转型越早,受益越早。”在陈建伟看来,横扇毛衫企业大多是家庭作坊,存在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迫切需要规范经营和提档升级。打造毛衫产业园,不仅可以推进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还能够通过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龙头企业带头示范,推进毛衫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同时,政府也积极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探索擦亮“横扇毛衫”区域公共品牌的现实路径。横扇街道毛衫产业提升专班工作人员吴天罡介绍,目前街道正在规划打造一座多功能综合园区,集设计研发、智能制造、物流贸易、跨境电商等功能于一体,以期带动构建绿色、集约、高效的现代毛衫产业体系。“通过集中毛衫产业中小微企业进园,有利于改变过往生产环境差、安全隐患大等现象,实现企业消防设施、生产管理、经营方式和建账纳税规范化。”吴天罡表示,企业发展走向规范化道路后,才有可能树立起品牌和质量意识,从“做好毛衫”转变为“做好毛衫品牌”。
如果说,打造“集群效应”是横扇筑牢毛衫生产端的抓手所在,那么,借助搭乘“数字东风”则是其掌握销售端的发力方向。2021年底,横扇成功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毛衫产业园打造抖音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帮助培养本土带货主播。走进基地,墙上“直播梦从这里起航”的标语格外醒目,里面不光有理论学习的多功能教室,还打造了多个直播间供学员进行实训。“从直播到售前售后,我们都有专门的授课指导,后续还会跟踪辅导,帮助学员起号、提供后台服务等。”基地负责人左顺端介绍,一年多来已有300多名本地商户在这里完成学习,成为了横扇毛衫直播带货的“生力军”。
种种可喜的变化,让人看到了横扇毛衫产业蜕变的希望,但产业要真正强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横扇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接下来还将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力度引进电商专业培训机构,同时积极协调上级部门细化制定产业链招商、公共服务配套、银企融资、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等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推动横扇毛衫产业从低附加值的走量,向高附加值的品牌化、品质化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力。
“毛衫小镇”探路转型,推动富民产业向价值链上游攀登,路虽远、事虽难,但却不失为一份为民造福的长远功绩,值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