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主攻“赋能”
探索深度赋能与变革产业,体现应有的专业度与高端范
现在,穿着潮鞋的“90后”“00后”,鞋上总爱保留一款夜光香氛防伪扣。这个特别的“饰品”,是上海潮流网购社区“得物”对所售商品的“正品盖章”。在此保障下,“得物”的用户消费力要高出其他消费类电商5倍以上。这是以高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支撑上海时尚消费产业的最佳例证。
日前,上海市委有关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尤其强调“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记者调研发现,发轫于本世纪初的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已在全国形成引领优势,体现出上海应有的专业度与高端范。
极致“较真”
每天,“得物”位于嘉定的查验鉴别中心都会迎来海量订单包裹,每件商品均需经过品质查验、拍照留档、多重鉴别、独立绑扣等八大环节,才能被装入盒子,送达消费者。
这个中心的“一镜到底”服务区,负责对成交价在万元以上的箱包进行质检鉴别。每个包均经由两名质检员和两名鉴别师“双盲”检测,多重鉴别后出具意见。
一款高仿GUCCI水桶包就没能逃过这里的“火眼金睛”。鉴别师西西对同一品牌同款包的研究鉴别达数千次。她告诉记者,缝在包内的黑标,是品牌方设置的防伪技术壁垒,制假者至今无法攻破。经验证,包内黑标确为真标。但鉴别师仍察觉到蹊跷,包括黑标缝制的针脚、五金配件上的字体细节等,经多人交叉鉴别再经实验室材质化验后,终于确认,造假厂商是把真标缝在了假包上。
潮鞋鉴别营俨然是自动化智能工厂。因订单持续增长,仓库启用了全流程自动化传输线及辅助上下货的搬运机器人。商品经传输带流转间,就已完成每秒27张多维度高清照的拍摄,以便存证。这里曾先后截获数百双同款“李鬼”鞋。鉴别师晓鹏说,他的底气,来自“得物”以数亿次计的鉴别研究与实操。通过全球采买,“得物”拥有覆盖鞋类、潮服、手表、手办、美妆等13个消费品类超过1500个品牌的10万余件商品正品样品库,经资料收集、数据对比、建档、样本拆解和检测,已为每件商品撰写鉴别研究报告,成为一线鉴别师实操宝典,最长一份报告超过百页。
对手表、潮玩等无法开拆的商品,“得物”通过“透视”等方法实现无损鉴别,不惜购入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3D超景深数码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数十种高精尖设备,以实现科研级鉴别。曾有一块零件来自不同手表的仿制组装表在CT仪下原形毕露,一块和田玉的纯正与否,也要让红外光谱仪所描绘的特定区间的波峰来辅助鉴别师给出结论。
鉴别团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物”与中检集团的专家们已联合成立研究团队,双方经常针对疑难问题开展细致讨论,“常常是一处细节,斟酌半天”。正是这种极致“较真”,才能让消费者放心大胆购买,平台上动辄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的订单屡见不鲜。市经信委生产性服务业处在考察“得物”查验鉴别仓后不禁感慨,“这里每天数万个流向全国的盒子,每一个都透着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上海特色。”
上涉“智造”
鉴真伪服务有力助推了时尚消费产业发展,工业领域同样需要专业服务。
MRO,是指生产中用于维护、维修、设备运行的物料,其采购一直是制造业绕不开的痛。好比在大卖场出现之前,家庭所需油盐酱醋、插座电线、锅碗瓢盆等,需挨家跑不同的商店采购。MRO也一样,那些高度零散的螺钉、紧固件等,价格不高但采购极耗时间。于是,上海开始孕育“工业品界的淘宝”。2014年,震坤行工业超市开启产业电商业务,以互联网和数字化串联起上游供应商与下游企业,实现商品透明、可比价,迅速成长为国内头部的一站式工业用品采购管理服务平台。目前,震坤行已建立1700万SKU(最小存货单位),累计服务10万家客户,客户大幅降本增效,甚至削减了原三分之二的采购团队。
根植于肥沃的产业土壤,上海不止有一家震坤行。在钢铁、机电、化工、集成电路等领域,上海产业电商占据绝对优势,如西域供应链、云汉芯城、微谱化工等。身位领先,探索却从未停止。 下转 5版(上接第1版)就在今年7月,震坤行在太仓布局了3.1万平方米研发与智能制造基地。
身为渠道型公司,为何上涉研发制造?董事长陈龙的逻辑是,产业电商手握数据,最清楚客户所缺所急,“如高端紧固件仍有20%依赖进口,我们希望协同合作伙伴尽快研发出国产替代产品。又比如,对于客户所需大量非标定制化长尾产品,我们计划借助智能制造进行快速反应,并实现过去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达到的成本。这就能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拓展服务的深度。”
钻研“物性”
英雄所见略同。陈龙的“上涉”,泰坦科技已实践数年。作为实验室用品一站式购物平台,泰坦科技致力于钻研“物性”,在沪皖鄂布局近500亩基地,重点攻关核磁共振分析仪等设备及液质联用仪所用关键试剂的国产替代,现已创建六大自主品牌。
2007年,泰坦科技由华东理工大学学子创立,旨在解决实验室科研痛点,2020年成为国内“科学服务第一股”。迄今,泰坦科技已服务全国工科高校及生物医药、材料、能源领域的院所、疾控、食药监等客户逾5万家。
这类“科学服务”,看似冷门,却贯穿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全过程,支撑着从理论假设、实验验证、技术应用、中试转化到生产质控整个创新链,对国家自主创新而言尤为关键。泰坦科技创始人谢应波举例,一家客户中试后迈向规模生产,其中分析检测设备的投入约需1亿元。但如果没有这1亿元,客户的质量生命线和百亿元的年产值根本无从谈起。
美国有科学服务巨头赛默飞世尔科技,这家百年企业近十年来的市值已从20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2100亿美元。在中国,科学服务的赛道还刚刚起步,谢应波想要推出的新服务太多了。他说,国内高校院所实验成果转化工艺放大时成功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他们所用的原辅料批次间质量不稳定。当下,国内的实验室设计较落后,新建实验室缺少人机交互和智能化设施。“我们能否利用公司成熟的质控体系和分析检测平台,为高校院所和企业客户提供标准大包装,专供中试和生产使用,以确保批次间的一致性和储存运输的可靠性?我们还正在自主研发设计新建智能化研发平台,实现智能实验室的模块化输出,使活性化合物的筛选突破1万次/天。让科学家专注创新研发,这是我们能带给他们的最好服务。”
这或许就是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志向——始终不忘自我进阶迭代,不只为撮合交易、赚取差价,更为深度赋能与变革产业。
据记者了解,本世纪初,上海总承包总集成、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等从制造业中衍生的服务已在萌芽。2008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18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30.06%。2009年3月,上海市经信委在全国首设“生产性服务业处”。同年,上海开始高起点规划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后专门出台指引,对功能区土地产出强度设置明确要求。迄今,上海已建设45个功能区,集聚4万余家企业、47万员工,其中市北功能区每平方公里营收达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