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劲,创新潮涌。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安徽站上改革开放的新起点。
锚定方向,乘势而上。三年来,安徽省用足用好国家赋予的改革自主权,把安徽试点经验变成“全国经验”。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2项,其中6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在全国范围及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中,合肥片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芜湖片区“动产(供应链票据)质押融资业务模式”3项改革事项入选;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芜湖片区“探索打造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供全国各地借鉴推广;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在全国复制推广“‘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和“芜湖港智慧港口建设”2项案例……不断创新举措,安徽稳步推进制度创新改革,不负国家赋予的使命担当。
发挥首创精神,争取为国家贡献更多“安徽经验”。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形成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新模式,以“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模式,有效破解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慢、国有无形资产处置保值增值风险高等难题;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机制,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环评排污风险问题,200余个投资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2个月;在全国首推“全额风险代偿”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有效拓宽产业链企业融资渠道;在全国首批试点国产小客车注册登记预查验,实现新车上牌免查验等。“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安徽力扛重任,奋步疾蹄,耕好自贸“试验田”。
自2020年合肥、芜湖、蚌埠三个自贸试验片区成立,安徽省又先后在其他各市设立13个联动创新区,形成“3+13”的全域覆盖、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成为安徽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大战略平台。
亳州市围绕现代中医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自主创新“保税货物融资贷款”模式;宿州市积极探索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电子报批与工改系统深度融合;马鞍山市探索形成的散装出口沥青产地检验优化模式、集约化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新模式等多项案例作为省级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13支制度创新的生力军扬己所长,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多个领域类型发挥联动创新作用,努力贡献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试点破题,全域推进,以制度创新引领全面改革。安徽自贸试验区始终在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中勇当排头兵,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等要求,发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不久前,位于芜湖片区的企业安徽乐熊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以76万元保税项下的南非进口夏威夷果货物为质押,从芜湖金财典当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为期1个月的50万元融资。这标志着安徽省首笔综合保税区保税货物质押融资业务落地芜湖,金融领域制度创新实现新突破。用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牢记使命,毅勇前行,再扩自贸创新“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