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安徽:物流运行持续景气

  物尽其流、货畅其通,经济活水才能自由流动。今年上半年,安徽物流业发展持续恢复,货运量、物流需求均保持平稳增长,物流成本持续下降,给全省经济上升向好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公路运输,到水运,再到空运,今年以来,安徽物流业可谓好消息不断。8月19日,江淮运河9条集装箱航线同日开航,实现河南省周口港、淮滨港与安徽省阜阳港、合肥港、芜湖港“五港联动”。

  更重要的是,江淮运河的顺利通航,形成了与京杭运河平行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标志着我省长江、淮河、江淮运河“两横一纵”主航道网正式联通,结束了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水运不畅的历史。相比原先通过淮河水运绕道京杭运河沟通长江,可节省航道里程200公里至600公里,水运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航运时效显著提高。

  8月24日,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铁路工程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效提升阜阳铁公水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水平,将有力提升皖北地区的全球化物流和供应链服务能力。

  从数据看,上半年的公路、水路、铁路、航空货运量都在保持增长。其中,公路货运量12.4亿吨、货物周转量1800.2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4.9%和1.2%;水路货运量7.2亿吨、货物周转量3498.3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8%和6.0%;机场货邮吞吐量6.1万吨,同比增长38.5%;铁路货运量4039.2万吨,同比增长4.7%。

  物流的需求也在保持恢复性增长。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4387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32067.1亿元,增长3.1%。

  物流枢纽能级在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在增强。今年上半年,合肥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获批国家物流枢纽,宿州、阜阳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安庆大观、芜湖三山物流园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以芜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例,今年上半年,该枢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1.1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同比增加11.5%;而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营业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32.1%,中欧班列(合肥)发运594列,同比增长32.6%。上半年,新增(包括升级)22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其中4A级8家、3A级14家,新增四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家,新增5A级网络货运企业2家。其中,维天运通成为港股“数字货运第一股”,初步形成“全链路数字货运+货车司机社区+车后服务”的模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等因素,我省物流成本也在持续下降。社会物流总费用3161.1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3.7%,较2022年底下降0.2个百分点。在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中,运输费用占比52.4%,较2022年底下降2.5个百分点。

  7月份,安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3%,虽环比微降,但仍在景气区间。专家认为,我省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7个月保持在景气区间,反映出安徽物流企业对后续市场环境保持乐观预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3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