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安徽自贸区:制度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

  原标题:制度创新,奋力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

  以不到全省0.1%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5%进出口额、33%的实际使用外资、4%的新增市场主体、7%的税收……3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交出的成绩单有目共睹,这与区内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密切相关。

  安徽海牛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合肥片区蜀山区块内一家从事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企业,安徽省首单出口海外仓业务正是由这家企业申报通关。在业务发展中,企业遇到了支付结算的难题。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清关报关时,常会遇到货值和实际销售金额、货款收入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导致申报及收付结算繁杂。”

  以安徽海牛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明确轧差结算等具体管理细则与流程,并事先向外汇管理部门备案,提前建立企业业务档案,信息共享互通。最终,探索形成“跨境电商出口外汇收入监督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企业支付结算便利化程度。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安徽自贸试验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新模式,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在政务服务方面,“提速”成为关键词。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开展行政审批“极简化”试点,做到同类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全国最短。加快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等改革,审批周期压缩到5个工作日。全国首创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企业全流程办理仅需1.5小时。推动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实施自贸试验区版54项便利化举措,探索推出企业开办“一业一证一码”“证照并销”等市场准入、准营、退出的全流程改革措施,“一照通”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85%以上。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安徽省陆续颁布实施《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制定实施自贸试验区赋权特别清单260项;制定首个片区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意见;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设立自贸片区人民法庭,持续完善商事仲裁、商事调解等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自贸试验区是引领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安徽自贸试验区为全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探索。

  着眼细节,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安徽自贸试验区探索在公立医院开设国际门诊,开展外籍人才随行家属就业便利化试点;畅通海外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打造“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为重点企业和海内外高端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双向投资、知识产权、涉外税收等全流程服务。

  近年来,德国大众、美国康宁、法国圣戈班、渣打银行等一批企业落户并持续扩大在皖投资。安徽用实力证明,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安徽省将继续努力把安徽自贸试验区建成制度型开放先行区、营商环境示范区,以制度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