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安徽无为:返乡“蟹二代” 回家闯新路

  蟹塘边架起直播间,新鲜螃蟹变身“网红爆款”;改良螃蟹养殖模式,蟹塘打理更加生态;继承父辈本行,成为有闯劲的“新农人”……

  在无为市泉塘镇的金牛村,今年33岁的许有为,被公认为当地掌握新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蟹二代”,通过线上线下玩转“蟹将军”,助力农业产业新发展。

  许有为的父亲,是当地最早一批靠水吃水的养殖户,与螃蟹打了几十年交道,算得上是养蟹的“老把式”。家门口的蟹塘,是他操劳了一辈子的地方。

  许有为年纪不大,2014年放下在北京的工作,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仅用三年时间,小伙子处理起蟹塘里的事儿已经得心应手,不仅有了自己的养殖思路,还升级了传统养殖模式。

  见到许有为时,只见他麻溜地走向塘口,抄起地笼,倒入桶中,一只只张牙舞爪的螃蟹活力十足,“9月25日赶在中秋节前上市,亩均产量200斤上下,再等上半个来月,真正的收获季也就到了。”

  土木专业毕业的许有为,2014年从北京回到老家。当初正是因为父亲的一席话,让他萌生了返乡养殖螃蟹的念头。

  要知道,那时他还是一个“小白”,仅有的经验,也就是偶尔回来,在养殖基地帮帮忙、打打杂。但就是这偶尔之间,养殖基地面临的困境,被许有为敏锐地捕捉到了,“父亲几十年来养殖模式几乎不变,养殖新技术也很难被接受。”

  一边帮忙,许有为也在一边考察,慢慢坚定了跨界转行的决心,并于2017年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养殖基地,开启了起早贪黑的养蟹人生。

  作为“蟹二代”,许有为从父亲那学会了养蟹的基本功。但作为新一代蟹农,他更注重的是对蟹塘水草水位的管理以及水质的调控。

  这些年,许有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逐渐成长为父亲的“接班人”。他对运用新的养殖模式和销售渠道,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行动,通过直播带货,既提升了金牛村大闸蟹品牌知名度,又增加了销售量。

  “过去父亲从2亩蟹塘起步,如今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了200多亩。”许有为告诉记者,之所以下定决心养蟹,最主要的还是看中了水产养殖的发展前景。

  2014年回来,2017年开始涉入螃蟹养殖,很多人都纳闷,既然做了决定,为啥有三年的空窗期?许有为的话给出了答案,“从土木到养殖,毕竟是跨行,隔行如隔山,给了自己三年的学习沉淀期。”

  去高淳学养殖,到兴化参加培训班……三年时间,许有为一直在默默为养殖做功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相当于考了第二专业,修了第二学历。”

  他告诉记者,“农业是一个基础性行业,虽然周期比较长,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多,但身为新农人,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农业的不可控因素,降低生产风险。”

  这些年,许有为在蟹塘边摸爬滚打,也悟出了不少养殖螃蟹的道道:塘口颇角越平坦,螃蟹穴居率越低;投放食用饵料,要荤素搭配;生态链模式养殖,可提升螃蟹品质……

  小伙子很清楚,要想增加养殖效益,“养”和“销”同等重要,螃蟹不仅要养好,打通销路更是关键。这不,妻子宋青霞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喜欢的可以关注下主播,今天下单今天就能发货。”“冷链配送,螃蟹都是现捞现发,品质完全保证。”“这是3两的母蟹,蟹黄特别饱满。”……塘埂边,宋青霞正面对着手机镜头,一个劲地“自言自语”,尽管当天下起了小雨,但一点也不影响她的直播劲头。

  螃蟹收获后卖给批发商,这是“蟹一代”身上最常见的销售模式。而作为“蟹二代”的许有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让销路越来越宽,订单也越来越多。

  秋风起,蟹脚痒。

  眼看着螃蟹批量上市,许有为更忙碌了,“中秋前开捕,基本要卖到春节,客户有北上广的,也有苏浙沪的,通过渠道的更新、模式的转型、品质的提升,就是要把‘无为螃蟹’卖向全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0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