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实力出海,宁企逐梦“新丝路”

  10月15日,栖霞区尧化门铁路货场,来自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日用电器、纺织品和生活用品等整装待发,将搭乘中欧班列,出口到俄罗斯、欧洲等地。跟随“钢铁骆驼”班列,搭乘海轮集装箱,沿着空中航线……南京众多企业逐梦远征,沿着“一带一路”开拓发展新空间。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间,“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持续释放。共建“一带一路”,正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一路生花”的是合作共赢发展机遇,《南京观察》记者近日走访多家企业,倾听他们和“一带一路”的故事。

  海外“征战”,

  南京输出制造“利器”

  马来西亚东海岸,当地人期盼已久的“陆上桥梁”——东海岸线铁路正在紧张建设中。中铁宝桥(南京)公司副总经理张晨,出差到当地已经近半年。该公司生产制造的79组铁路道岔供应这条铁路。这批产品从南京经开区的工厂出发,经陆路汽车运输到上海港装船发运,历时一个月到达马来西亚。张晨和同事从产业前期技术调研、道岔现场安装要一直跟到产品保养维修业务。

  中国“基建狂魔”称号背后,少不了铁路道岔这一“大国利器”。“我们早已习惯了海外‘征战’。近年来,公司海外市场发展迅速,‘一带一路’是重点开拓的方向。”中铁宝桥(南京)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朝富介绍。该公司落户南京经开区后,投产10年业绩增长12倍,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等荣誉,成为国内外同行的领跑者。

  近5年,该公司新签海外道岔项目近4000组,合同额超9亿元,产品远销泰国、印度、印尼、菲律宾、南非等32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近年招聘人才时,专门储备了一批懂外语的机械、自动化等理工专业人才,如今团队中不少人已习惯了“飞全球”,海外出差短则 4个月,长则半年,脚步遍及“一带一路”。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在宁企业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各类工程建设,累计完成营业额近165亿美元,参与 “一带一路”沿线大桥、港口、公路、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石油化工、工业建设等各领域项目建设。

  “目前,已经有5列车完成交付,以全新面貌载客运营。”中车南京浦镇新加坡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8年12月17日,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获得新加坡地铁东北线C751AR地铁中期翻新项目。该项目是中车海外第一个翻新项目,要对2003年投入运营的25列共150辆无人驾驶地铁车辆,进行中期翻新、检修、备件更换、调试等。合同总金额约1.19亿新币,预计2026年完成所有车辆交付。

  新加坡是东盟成员国中第一个公开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其地铁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最为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该负责人表示,新加坡东北线C751AR地铁中期翻新项目的成功,实现了中车浦镇公司国际路径从产品提供到“产品+服务”的递进,与全球轨道交通车辆维保需求急剧攀升之大势同频共振。

  “云端出海”,

  打开合作共赢机遇

  继3个数字化服务出海项目入选《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领域合作案例集(2023年)》后,自研的“沙特Zain公有云服务项目”又获选2023服贸会服务示范案例。脱胎于中兴通讯的浩鲸科技,近年在行业赛道风头正劲。

  浩鲸科技2005年起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全球电信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企业“上云”需求逐年激增。东南亚、中亚地区信息化基础和应用相对落后。“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市场空间。”浩鲸科技相关人士看来,真正走进这些国家和地区并不容易,关键是要“实力出海”——“我们的技术、产品与西方的不相上下。”

  2020年3月起,浩鲸科技自研的云全栈产品和技术“漂洋过海”,历时10个月在沙特打造了一朵独立自主、灵活安全、数据可控的“公有云”,帮助800多个中东企业及个人用户上云用云,相较本地化部署节约了30%的成本。这一项目打破了西方云资源垄断限制。不只如此,还助力缅甸主要运营商MPT推进数字化转型,帮助哈萨克斯坦最大零售银行Kaspi.kz完成银行支付系统改造……截至目前,浩鲸科技云全栈产品和技术已走进1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软件谷近年来多管齐下、多路并进助企“出海”,积极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开展各类线上交流活动30余场,组织企业参加越南、缅甸、泰国等多轮数字贸易专场对接。而在江北新区,另一项云端发力、网络天下的“软实力”,正帮助更多中国企业抱团出海。

  “最近,我们刚刚发出了为期12天的‘中国制造网·特展服务’中东站活动公告,没想到一下子就报满了。”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跨境交易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李丽洁介绍,11月底就将有40位企业负责人跟随焦点科技旗下中国制造网团队出发,去往中东地区考察市场。

  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对陌生国度的一无所知还是会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中国制造网平台上有上百万供应商、千万采购商。为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2022年中国制造网参加了10多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展会,覆盖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阿联酋、俄罗斯、埃及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焦点科技旗下中企教育还针对中国供应商会员,围绕“一带一路”市场开展了多场线上线下培训。

  逐浪出海,中小企业的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做生意,运输效率低和金融支撑弱是“拦路虎”。“让服务体系‘走出去’,也是我们共同进军‘一带一路’市场的重要机会。”李丽洁介绍,中国制造网去年推出了跨境物流产品,包括国际快递、空海运,优选行业头部企业,业务覆盖全国26个省份的185个城市,配送网络可覆盖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枢纽”发力,

  不断放大城市能级

  “这趟班列开出后,南京顺利提前完成全年320列开行目标。” 南京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学斌介绍。近年来,中欧班列开行班次、运能不断攀升,正带动南京枢纽经济加速前进。

  2014年,南京首开中欧去程班列。在稳定开行南京至莫斯科、南京至中亚方向线路的基础上,近年陆续新增南京至蒂尔堡远欧线路、南京至老挝方向国际货运列车、南京至明斯克方向线路。2021—2022年,虽然有疫情、口岸拥堵、俄乌冲突等不利因素,南京中欧班列连续两年发运量增速超30%, 2022年实现开行311列12748车,同比增长32.79%。

  去年8月,南京首列中欧回程班列“德国汉堡—南京”线开通,来自欧洲的厨电、红酒等商品,横贯亚欧大陆,一路奔向终点站南京。南京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实现进口公共班列周班化运营的城市,平均每周都有回程班列可供搭乘。

  “班列开行数量大增的同时,运输货值也在显著提升。”王学斌介绍,从今年1—9月数据看,已累计开行311列,同比增长23.5%,增长率全省排名第一,预计全年开行360—370列,较2020年实现翻番。南京中欧班列主要货物品类有电子、机械配件、化工等产品,高货值适铁运输货物较多。以去年为例,全年运输货物货值10.44亿美元,同比增长51.96%。

  10月12日,在繁忙的龙潭港码头上,锂电池专用堆场内的集装箱整装待发,即将搭载“华航韩亚1号”货船前往韩国。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呈现井喷态势。南京港龙潭集装箱公司联合中远海、江盛等公司,共同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了全国首座锂电池专用堆场。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每月多式联运作业量可达1万标准集装箱。当前公司水路已开通始发近洋航线、外贸内支线、内贸沿海干线、长江中转支线、内河航线,每周航班超过200班。其中近洋航线可直达日本、韩国、东南亚,与RCEP成员国航运贸易越来越密切。今年1—9月,近洋航线作业量同比增长17.07%。

  南京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涵盖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5种类型。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联通四海的基础设施能力,成为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877.6亿元,增长11.4%。

  走向“蓝海”,

  更多企业迈步新征途

  上个月,缅甸合作伙伴来南京拜访苏美达轻纺总经理助理杨志勇,双方不约而同感慨:短短4年时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耶尼已经脱胎换骨。2019年在缅甸中部的耶尼投资建厂时,这个荒凉的小镇还是一片不毛之地,满眼望去尽是低矮的茅草房。如今,小镇不仅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工业集聚区,当地百姓也从茅草房搬进了铁皮屋。海外工厂提供了近 3000个岗位,本地工人的薪水每年都保持在5%—8%的涨幅。

  “政府有税收,居民有就业,企业也通过转移产能稳住了国际市场。”杨志勇说,目前东南亚工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初,依托供应链价格和成本优势,当初的投资早已实现盈利。耶尼生产基地,是苏美达轻纺在东南亚布局的3家海外实业之一。“走出去”建厂,既是央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也是复杂国际形势下的应变之举。通过构建包含缅甸、越南实业工厂资源在内的产业链,2022年企业实现出口8.8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企业“出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原本稳定的业务被一些摩擦和动荡打破,寻找新市场是必走之路。李丽洁告诉记者,从与客户的沟通中,可以感觉到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客户咨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情况的频次非常高。不少企业意识到,要把目光面向更有成长性的国家和地区。一位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之前是很多国企率先到“一带一路”去掘金,民企尤其中小企业贸易还是有“路径依赖”,把业务集中在那些发达国家。现在贸易摩擦导致很多业务在下滑,“一带一路”的机会就更加凸显了。

  对于新锐科技企业而言,海外市场从一开始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去年疫情期间,南京举办了中巴商务对接会,为我们对接到了巴西的客户。现在我们销售团队一半的人在海外。” 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CEO张羽表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场景与中国接近,对于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农机具有着迫切需求。从商业角度而言,海外是利润更高、空间更大的市场。从更大层面上看,中国的新一代科创产品,有必要在国际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刷新“ Made in China”印象。

  “作为无动力游乐设备的领军企业,我们曾多次收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来此办厂’的邀请。”南京空港经开区(江宁)的南京奇乐儿销售主管彭斌说,目前企业自主设计生产的游乐产品已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业务量正快速增长。以海运为主的奇乐儿,正不断倚重中欧班列运输方式,占比很快将会突破10%。“中欧班列取到货物一般能比走海运节省近3个星期的运输时间,一路上各种优惠便利的通关手续更是为这趟货物旅程‘加分’。”

  十年间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善,让产业合作有了更多可能。彭斌说,产业链供应链以及配套基础设施桎梏逐渐消融,在外办厂、做项目成为企业布局全球的重要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南京企业累计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外投资备案项目超过20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近15亿美元,项目涵盖生产制造、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科技研发等各个领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