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敢闯敢拼向新而行——连云港民营企业厚植新质生产力

  企业有活力,经济有韧性。撑起连云港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是港城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连日来,记者进企业、下车间,在一线触摸生产“脉动”,聆听一个个迎难而上、向新而行的故事,感受到了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活力。

  连云港的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医药、石化、钢铁、新材料、新能源、设备制造等行业,为全市贡献了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就业岗位、90%的上市企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已成为“工业立市”的生力军。

  连云港市委书记马士光主持召开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时表示,要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聚焦民营企业急难愁盼,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发展降本减负、排忧解难,坚定不移做民营企业的坚强后盾,倾心竭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广大民营企业携手谱写“强富美高”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持续攻坚,掌握企业生存主导权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不是等来的、要来的,是拼来的!”江苏天明机械集团副总经理崔顺姬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来,我们始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走创新路、吃创新饭,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曾经以生产高端化纤新材料纺丝成套装备为主业的天明机械集团,2009年开始进军矿山装备领域,并于2011年决定研发国内第一台智能化刮板输送机成套装备和多功能车载式矿山应急救援钻机,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在设备最后调试的两个多月里,卢明立董事长和我们基本上吃住在公司,他带领大家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就立刻想办法解决。为了让两个新产品顺利问世,公司上下全力以赴。”崔顺姬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8月16日,天明机械集团自主研制的这两套高端重大装备均试车成功。从2000年租厂房起步,到成长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3年来,天明机械集团迎难而上、集智攻关、奋力拼搏,规模逐步扩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该公司多次打破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壁垒,先后获得5项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50多项产品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突破新技术、掌握主导权,已成为港城民营企业的高度共识。

  “不要小看这一枚枚小小的粒子,其生产中技术壁垒极高,以前国内鲜有企业能够实现量产,市场90%以上需求依赖进口。”盛虹斯尔邦石化副总经理张庆雨介绍,光伏级EVA是生产光伏胶膜的核心材料,对透光度、耐候性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无法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通过技术攻关,如今斯尔邦石化自主研发的光伏级EVA产品,无论是透光度、耐候性,还是在晶点、熔指等关键指标上,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在光伏胶膜领域成功抢占全球市场近三分之一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产业链“链长”。

  眼下,盛虹石化正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搭建起南北互动的世界级科研平台,分别在上海和连云港成立了盛虹先进材料研究院,通过产业链联合创新,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我们将战略部门和技术部门合二为一,成立企业发展部,背后的深层含义就是将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绑定,以新技术为企业发展着力点,求新求变。”盛虹石化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左刚说。根据规划,盛虹石化将投资超100亿元,组建千人博士团队,全面打造“主导产业+科创平台+创新团队”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联动,不断破解行业技术难题

  “高校团队有强劲的科研优势,而企业有实践优势,通过合作可以起到‘1+1>2’的优势互补作用。”江苏齐天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新说。

  目前,该公司正与江苏海洋大学刘成文教授团队加紧研发,对铁塔表面使用的锌液成分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以期研制出最佳“配方”,在控制镀锌层厚度的同时提高工件热镀锌后的附着性,延长铁塔使用寿命。

  近年来,江苏齐天铁塔制造有限公司与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成功研发出输电铁塔塔材镀锌助镀池加热循环系统、高压铁塔构件生产用流水线系统等新工艺,产品已销往全国20余个省区市。“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智能车间建设,希望在自动焊接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分拣设备、镀锌生产线自动化、产品在线检测智能化等方面实现突破。”周新说。

  与江苏齐天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相隔不远的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流体储运装卸设备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技改投入、强化创新成果应用,该公司走在流体储运装卸设备领域前沿,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常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共同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致力于油气输送装备智能化、高效率、高可靠性方面的开发并取得突破。

  “产学研协同创新、全力破解行业技术难题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也帮我们打开了发展新空间。”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立峰介绍,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苯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凝固,形成类似“鸡蛋壳”的形态,卸载时需要将外壳敲碎、加热。这一过程中存在效率低、操作困难、苯油气挥发泄漏等问题,低温下苯槽罐车卸车成为业界一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两年前,我们与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常州大学开始联合研发锁紧式苯循环密闭卸车鹤管。经过数百个日夜的研发试验,产品最终于近期推出,并已小批量投入市场使用。”吴立峰说。

  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相互借力,围绕行业发展中痛点难点“钻牛角尖”,填补技术空白,已成为民营企业创新链条上关键一环。

  “我们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供需对接‘联姻桥’,着力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精准摸排企业人才需求,全力帮助企业对接引进高层次人才,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连云港市工信局副局长孙和卫说。

  加快布局,向外拓展道路越走越宽

  “2021年,我们全资收购了韩国公司ESMO Materials并更名为Hysol EM。如今,国内外公司协同创新,共同研发、生产固态环氧模塑料和液态环氧模塑料,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研发高地。”衡所华威电子有限公司海外公司负责人唐国平告诉记者,早在1983年,公司就开始生产环氧模塑料。经过多年深耕,公司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已承担完成多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公司的销售网络也已覆盖全球主要市场,为德州仪器、英飞凌、安森美等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提供产品,在环氧模塑料行业,出货量稳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一。

  “我们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韩国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借助长三角都市圈的人才‘磁场效应’,组成了一支由江苏省‘双创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同时,引进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尖端设备和大批优秀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打造全球价值链,已具备上游核心基础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功能性涂层材料的设计和研发、高分子薄膜、精密涂布等全产业链加工和制造能力。”江苏慧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凯说。

  在连云港,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海外布局,“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截至2022年底,恒瑞医药产品已进入全球40余个国家。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开拓全球市场,已在欧美等地获得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在内的20多个注册批件。此外,该公司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目前七氟烷等产品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实现规模化销售,正逐步加强在俄罗斯、中东及东南亚国家的产品注册力度,着力推动更多创新产品服务全球患者。

  敢闯敢拼,向新而行。民营企业已成为港城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为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在多年培植创新沃土的基础上,连云港市相关部门持续发力,打出系列“组合拳”——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重点产业人才直评机制。实施“百企千才支持计划”,到2025年,计划遴选100家左右具有良好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企业,支持企业定向培育产业骨干人才1000名左右,引导优质项目、人才资源、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链汇聚。实施“产业工匠锻造计划”,推进产教联合体建设,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本地中高职院校围绕连云港市重点产业发展精准设置相关专业,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金融“活水”灌溉,设立2亿元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助力民营企业降低转贷成本、防范和化解资金链断裂风险。中小企业应急转贷业务已与连云港市18家商业银行合作。积极落实各类奖补政策,今年以来,兑现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446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4060万元;兑现产学研计划补助资金248万元,其中民营企业200万元;为民营科技企业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额33.68亿元。

  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通过建立专精特新专属金融产品库、制定出台《连云港市“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促进方案》、设立30亿元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巡诊等方式,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聚焦全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全市10条重点产业链,组织开展技术难题协同攻关,形成一批重大自主创新产品,新增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载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5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