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逆势增长,浙江外贸寻求新解法

  原标题:逆势增长,浙江外贸寻求新解法

  “冲刺四季度”经济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2023年前三季度,在全国进出口总值微降的情况下,浙江外贸成绩不俗——

  进出口同比增长5.0%,其中出口2.71万亿元,增长达4.4%,进出口、出口规模居全国第3、第2位。

  信心开始回归

  在秋天这个传统的出单旺季,浙江外贸人的“收成”不错。增长背后,原因有二。

  其一,库存下降。

  一段时间以来,“外需不振”是分析外贸趋势时的关键词。过去三年,境外客商手中囤积了大量的产品,忙着清理库存,无暇也没有能力下新订单。

  这种情况正在变化:正在举行的第134届广交会上,许多浙江企业接到了现场订单。要知道,一直以来,广交会都是采购商与外贸企业建立联系的平台,真正的下单往往在会后。

  “刚好是圣诞采购的尾声,所以现场下单作为样品试卖。”“我开始备明年春天的货了,库存清理得差不多了,可以早点下单做起来。”境外客商们对记者介绍。

  作为中国外贸的窗口,广交会上的变化,是外贸市场变化的最直观缩影。

  其二,信心回归。

  相对于今年春季广交会时境内采购商唱主场,这个秋天,记者明显看到境外采购商大规模回归。

  据商务部介绍,截至10月25日,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超过15万人,来自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人数已超过上届到会总人数。

  在义乌从事贸易工作20多年的王先生,这一届广交会上派出了20多个外贸员,每天陪客商“扫货”。也就是说,采购商们的动作从观望升级为下单了。

  这是因为,从去年冬天开始,浙江外贸企业飞往全球各地,见客户、介绍产品,终于重新拿回失去的订单,更重获了采购商的信任。采购商们重新建立起了对浙江外贸、中国外贸交付能力、产品品质的信心。

  “站在这里,我知道我们正在与世界重新建立连结。”一位浙江外贸老板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句话,定位正是广交会展馆。

  数据给了奔波的外贸人惊喜。第三季度,浙江出口额达9574.2亿元,创历史季度新高,同比增长2.2%。

  理性看待变化

  但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呼唤更多理性。

  首先,要理性看待第四季度可能出现的增速变化。

  第四季度原本就是传统的淡季——客户都会在前三季度完成下单,这样才能在圣诞节前收到货。此外,中东是外贸增长较快的市场,目前的国际局势可能对四季度出货及后续订单产生负面影响。

  此刻要做的,是积蓄过冬的能量——为明年一季度积蓄足够的新产品、保持与客户的联系、跟进前三季度产品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反馈。

  同时,理性看待前几年高速增长的数据。

  彼时,供货不稳定、物流不畅,带动了消费者的“囤货”心理,也促使采购商囤积大量货物。但那个特殊的阶段已经过去,我们要理性看待震荡起伏。

  最后,理性地直面变化。

  直面供需的变化和产业链的变化。

  看供需,美国强推“脱钩断链”的风险依然存在,发展本土制造业是不容讳言的大趋势。此外,经历几轮国际局势震荡后的欧美市场,购买力的确大不如前。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欧美都是浙江外贸最大的一块蛋糕。

  看产业链,近岸外包成为大趋势,会加速东南亚、南美等地订单上涨,从而推动当地产业链的建构。这对浙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外贸人正忙碌

  这些理性分析并不是“泼凉水”,而是对浙江外贸人有足够的信心。要知道,面对市场波动,浙江外贸企业向来是反应最快的一群人。

  在第四季度的淡季来临之前,这群反应最快的人在忙些什么?

  忙着开拓新市场。

  老外贸人、巨星科技高级副总裁李锋,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跑了十几个国家,就是为了更加了解市场,“‘一带一路’的新兴市场对工具类产品的需求与欧美国家截然不同,产品也要随之调整。”

  在贸易摩擦频发、全球外需不稳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成为许多企业的“新蓝海”。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对浙江外贸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05.8%。

  面对新市场新客户,帮助企业降低接单风险是重要的课题。在浙江,省商务厅、出口信保、杭州海关等单位建立了成熟的合作体系,帮助企业最小化接单风险。企业接单后,金融部门提供融资便利、海关提供通关环节便利,帮助企业放心接新单。

  忙着国际化布局。

  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大趋势下,布局离客户更近的生产基地,成为许多外贸企业的共识。

  比如,浙江凯驰电动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德国一家百年自行车生产商,建成了自己的德国制造基地,具备先进的整车装配线、编轮线和喷涂车间等,为后续打开欧美市场打下重要基础。

  同时,拥有更多国际化品牌,也是企业布局全球市场的重要动作。譬如凯驰拥有意大利百年品牌贝纳利,巨星拥有行业标杆的工具品牌瑞士科技。

  忙着提升不可替代性。

  “我们非常在意采购效率,这些零部件,只有在浙江才能一次性买齐。”来自印度的采购商Raghav在当地拥有多个加工厂,每年他都要在浙江企业手中采购大量的摩托车零部件。

  需求背后,是浙江不可替代的产业链。此外,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也是浙企努力的方向。

  这届广交会上,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展出了替代建筑玻璃的BIPV光伏幕墙产品,一举成为“爆款”。

  “我们把这款产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因为我们有技术壁垒,不怕被仿制。”部门经理杨闯介绍,集团历时两年研发的新品,正在发挥期待中的能量。

  忙着打响浙江产品知名度。

  浙江鲜明的块状经济背后,有着众多特色产业集群做支撑,这也是“浙江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本届广交会上,浙江首次举办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介会,地点就选在人流最密集的广场。乐清、永康等4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分别推介了当地的低压电器、电动工具等产业和企业。

  浙江省交易团副团长王舒立介绍,本届广交会,浙江的生产型企业参展比例显著增长,实际上是体现了浙江制造的水平升级。

  “以家电和机械为例,这两大产业的全球竞争非常激烈,而浙江在最激烈的地方突围,恰恰体现了民营企业的韧性和优势。”

  目前,浙江已累计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7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特色产业的进出口总额达近千亿美元。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越过这个冬天,外贸人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