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江苏盐城全力打造“产城融合”中韩产业园

  原标题:“韩风盐韵”千年缘,“跨山越海”再起航——江苏盐城全力打造“产城融合”中韩产业园

  11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韩风盐韵”千年缘,“跨山越海”再起航——江苏盐城全力打造“产城融合”中韩产业园》的报道。

  如果您没有到过江苏盐城,第一次走在大街上可能会有些恍惚,以为走错了地方:大大小小的路牌、不少饭店的名字,甚至连垃圾桶都标注着韩文,怎么像是到了吉林省延边州?

  走进位于东部沿海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悦达起亚、SK、摩比斯、京信电子、斗天等一众韩国企业,更是不时映入眼帘,昭示着这座沿海城市与韩国有着不同凡响的深厚渊源。

  “车”越山海:一花引来百花开,又借丝路出海行

  关于盐城与韩国的历史渊源,有记载道: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新罗国王子金士信乘船来唐,途遇“恶风”,随行船只多被风浪吞没。金士信随浪漂浮九死一生,来到楚州盐城。地方官员厚礼相待,并跨越千山万水送他至京城长安。

  由于路途遥远,当年热情的盐城百姓送王子去长安的交通工具,或许是骏马,也可能是马车,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当历史的脚步进入本世纪,“以车为缘”是两座城市交往的最好注脚。

  本世纪初,韩国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有意向在江苏境内落户,几经考察落地盐城,组建了中韩合资大型汽车企业——东风悦达起亚。2002年11月18日,第一辆合资车型千里马在盐城下线。

  自此,随着首批起亚的韩国管理和技术人员来到盐城,他们的家属子女也相继来盐……一家跨海而来的车企,延续了盐城与韩国的千年缘分。

  2005年10月28日,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奠基。到2010年建成时,东风悦达起亚产能提升至45万辆,成为一家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乘用车制造企业。

  一花引来百花开,东风悦达起亚吸引了近千家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盐城。随着中韩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又吸引了如韩国料理、韩国制造等方方面面的投资,高峰时在盐城的韩国人近两万人。

  东风悦达起亚第三工厂2012年6月奠基、2014年初投产,是由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发动机车间组成的全自动生产线。在高大宽敞的车间走上数百米,也见不到几个工人的身影,更多的是一支支上下飞舞的机械臂,平均每50秒就可以有一台车从这里下线。

  落户盐城以来,悦达起亚累计销售整车超600万台,带动了近800家韩资企业落户当地,并且在全国合资车企中率先实现整车出口。之后,起亚陆续在其他地区建厂,但盐城一直是它在中国的“第一故乡”;而在盐城人心目中,悦达起亚早已成了盐城工业的一面旗帜。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盐城积极借“一带一路”增进互联互通,让越来越多的“盐城造”跨山越海、畅达全球。

  9月初,三千多台悦达起亚汽车从盐城大丰港码头驶上滚装船,踏上前往菲律宾、沙特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之旅”。2018年以来,悦达起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开拓整车和CKD业务,今年1月至9月,悦达起亚累计出口整车同比增长74%,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中南美、中非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瞄准“到2029年,盐城工厂出口规模提升至25万台以上”的目标。这家曾经跨海而来的企业,又将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出海”扩大出口版图,在积极融入“双循环”进程中行稳致远。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盐城经开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该区依托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大力推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1-9月份汽车产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3.6%。

  筑“园”引凤:产业园百鸟争鸣,产业链多元蝶变

  有“车”为缘,后来的密切交往就自然顺理成章:2015年6月,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盐城成为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2017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为深化双方全方位合作搭建了国际化平台。

  谈起盐城与韩国的频繁往来,盐城韩商会会长刘九根如数家珍:“从1993年首个韩资项目落户以来,盐城与韩国12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开通盐韩国际全货机航班和海上直航航线,集聚起亚、SK、摩比斯、京信等韩企800多家,总投资超130亿美元。”

  盐城经开区位于盐城市区东大门,是中韩(盐城)产业园产城融合核心区,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顾明东告诉记者,中韩(盐城)产业园坚持以对韩合作为特色,抢抓共建“一带一路”、RCEP实施等叠加机遇,聚焦汽车、新能源装备等产业,今年利用韩资将占江苏全省60%以上。

  尤其是,以悦达起亚、华人运通、摩登汽车等整车企业为龙头,引入韩国SK动力电池盐城基地项目,先后建成开放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中汽中心试验场、华人运通全球首条“智路”等一批产业载体。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超出预期和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局面,盐城经开区充分利用中韩产业园开放平台,全面拓展对韩交流合作,每月在韩国开展经贸活动,不断畅通产业循环,突破重大项目,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8月,中韩(盐城)产业园入选江苏省国际合作发展典型案例,成为江苏省商务厅认定的创新性强、成效明显的9个省级国际合作园区之一。目前,中韩(盐城)产业园依托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28个,落地总规模达146亿元。

  “中韩(盐城)产业园对韩合作范围从过去的以汽车为主,现在已经扩展到了多个产业链,盐城对韩经贸合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顾明东对产业园的发展成竹在胸,“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园区主阵地、企业顶梁柱作用,用好中韩FTA、RCEP经贸规则,以新能源汽车、光伏、动力电池出口‘新三样’为重点,支持企业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年外贸进出口占全市1/3。”

  “SK动力电池盐城基地二期项目是江苏近年来最大的外资项目,也是SK集团在中国第一个百分之百投资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25.3亿美元,占地610亩,规划年产能达30GWh。”

  据盐城经开区SK动力电池项目专班负责人姜伟介绍,该项目一期规划产能27GWh,目前已经全部满负荷生产,今年1-9月产能发挥同比增长83%,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07%,预计全年实现开票销售突破200亿元、年纳税超10亿元。

  在中韩(盐城)产业园里,以SK动力电池项目为龙头,汇集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25家,年产能63.5GWh。

  同时,晶硅光伏产业也持续发力,通威、天合、阿特斯等行业前十强的企业相继落户。今年1-9月份,光电光伏开票销售同比增长33.8%,到2025年,光伏电池组件量产产能将达到100GW,向全球“能源光谷”全力冲刺。

  划焊、排版、叠焊、裁切……在通威太阳能(组件)盐城基地,记者看到,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据通威太阳能(组件)盐城基地总经理翟绪锦介绍,基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只用了10天时间,从开工建设到首件组件成功下线仅用了145天,刷新了行业纪录,彰显了盐城经开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自5月25日首件组件顺利下线以来,公司产线持续调试爬坡,产能陆续释放。

  目前,盐城经开区已拥有中韩产业园、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等4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以全市1/80的土地,创造出全市1/8的规上工业开票、1/3的外贸,已发展成为盐城对外开放主阵地、重大项目集聚地和重要特色产业高地。

  11月3日至7日,2023年第五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将在盐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前四届博览会参展参会人次超10万,贸易成交额约70亿美元,签约产业项目191个、总投资额近2700亿元,获评“国家品牌展会”。

  据悉,第五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设中韩两国四园和友好城市、产业投资展区、中韩贸易展区、国际贸易展区、名特优品五大展区,重点展示汽车、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

  产城融合:“韩风盐韵”添地标,“第二故乡”成口碑

  “我2002年就来过这里,那时要经上海坐六七个小时的大巴。路面不平,车也不多,路上有自行车、马车、牛车,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悦达起亚业务支援部部长金暎湖,对盐城既熟悉又陌生,这次才来4个月,就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里,“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在这生活跟韩国没有太大差异,甚至交通、购物更加方便。”令人惊奇的是,他还考取了中国驾照,自己开着悦达起亚的SUV狮跑拓界车到西安玩了一圈。

  更让金先生没有想到的是,盐城也有“东大门”。首尔的东大门市场不仅是旅游观光景点,更是韩国人心目中的“购物天堂”。为了打造一座中韩文化交流的特色城市,盐城经开区对标韩国仁川松岛新城,坚持国际化视野,融合韩风盐韵、国际元素,高标准规划建设韩风国际文化名城,东大门中韩国际街区正是该区重点打造的地标项目之一。

  还没到“东大门”门口,大老远就能看到摩天轮缓缓转动。园区中央,湖水清澈,韩国情调的各类建筑沿湖边而建。“特色餐饮区”“夜经济区”“创意生活区”“休闲文化区”围湖排列,集购物、娱乐、文化、旅游、生态功能于一体。加上定期举办音乐节、IP展、艺术展、文艺季、时尚秀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这里俨然已成为高流量传播的国际化品质街区。

  细数一下,近年来盐城经开区中韩主题的商业新地标接连建成:2020年中韩迎宾苑正式营业,2021年中韩文化客厅对外开放,2022年中韩国际街区“东大门”盛大开街,今年5月中韩文化广场盐城凤依湖开放、KK·季高兔窝窝PANCOAT乐园一期投入经营……

  “我们不仅要建设一流的国家级产业园区,还要全力打造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让盐城成为韩国朋友的‘第二故乡’。”盐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旭东表示。

  此外,北师大盐城附属学校、外国语学校、建筑设计院、妇幼保健院、宝龙城市广场等一批生产性和生活类服务项目已投入运营,中韩友好医院、中韩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提升城市服务能级的配套项目正加快推进。

  如今的盐城经开区,韩风浓郁、特色彰显,许多韩国友人长期在盐工作生活,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目前,盐城经开区拥有20万城镇居民和10万产业工人。居住人口持续增长,显现出这座城市释放出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王旭东信心十足:“盐城经开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方略,不断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能级,已经从最初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为‘城市新区’,实现了从‘产’到‘城’的嬗变,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产城融合之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1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