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南京白下高新区:“小园区”撬动老城创新“大格局”

  原标题:白下高新区连续八年位列省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小园区”撬动老城创新“大格局”

  日前,在2022年度江苏省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南京白下高新区位列江苏省省级高新区第三。这是该园区连续8年位列江苏省第一方阵,其中两项指标——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位居江苏省省级高新区第一。在2022年度江苏省194个省级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比中,白下高新区同样名列前茅。

  创新为要触发“空间裂变”

  “这里有历史的氛围、时尚的环境,加上园区的政策,新一轮扩展,我们还是坚定地扎根秦淮。”在秦淮硅巷·悦动新门西,丰疆智能软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小婷为这里“园区+街区”的独特生态点赞。

  “新门西”颜值和内涵同步焕新,是白下高新区空间突围的生动缩影。地处江苏省面积最小的区县,白下高新区面积仅2.29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面积最小的高新区。2018年,秦淮区在江苏省率先推进城市硅巷建设,偏居东南一隅的白下高新区担当老城产业更新的“操盘手”,对现有老写字楼、老厂房、棚户区加以改造,筑巢引凤激活老城“创新因子”。

  “秦淮硅巷高品质载体累计达121万平方米,今年改造建成载体近11万平方米,目前在建载体约180万平方米。”白下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累计新增科创企业1200多家,成为老城和园区的“发展增量”。

  “园区+街区”焕新老城的活力,重估了街巷的价值。目前,“新门西”从业人员超3200人,累计实现税收超4亿元。新建的门西B地块,将打造成数字生活街区。

  链式发展驱动“产业唯精”

  10月19日,首届“格物杯”联通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暨2023联通物联网科创生态大会举办,500多支团队竞逐比拼,坐拥“主场之利”的白下高新区引起业界瞩目。依托头部企业带动,秦淮区已集聚物联网相关企业300余家。

  坚持链式发展,白下高新区产业布局“纲举目张”——加快提升以华设集团、莱斯信息为龙头的智能交通领域,以云创大数据、紫光西部为龙头的大数据领域,以联通物联网、天翼物联网为龙头的物联网领域,以百度阿波罗、赛康交安为代表的车联网领域,以智慧航空、中航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机领域,形成创新驱动力强劲的现代产业矩阵。

  白下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落实省市培育发展高新区“一区一战略产业”部署要求,新型产业赛道都是立足自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基础。产业布局不过度追求细分,而是兼容并蓄,做到形散神聚、产业唯精。

  聚力强链补链延链,构筑新发展优势,一批“小而美”“特而精”的企业正在快速成长。成立于2018年的江苏江航智飞机发动机部件研究院,今年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瞄准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领域,我们做到了行业领先。”董事长严小琳透露,该研究院孵化引进28家企业,3家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引进企业去年实现销售额4亿多元。

  “校地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成立4年就已孵化企业20家,南京六季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高产”新型研发机构,是一家典型的“校友企业”,创始团队大多来自南航、陆工大、东大等学校。

  “背靠校园好创业”,南京理工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炜介绍,园区集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企业121家,办公空间腾给了创业公司,仍供不应求,“我们载体入驻率95%,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秦淮硅巷建设迈向2.0版本,校地融合成为关键抓手。秦淮区提出,要重点促进南航、南理工等高校在地资源转化,构建楼上楼下双创综合体,建设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以校友经济为产业特色的创新湾区建设,正为白下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我们努力从局部、区域的创新,走向系统、全域的创新。”白下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洛锋表示,破题老城创新,秦淮硅巷实现了核心园区辐射带动老城产业更新,创新湾区推动校地深融产业协同。下一步,在这场“小园区”和“老城区”的双向奔赴中,将聚力产城融合,集聚更多产业形态,实现更多的价值创造,解决老城“空心化”问题,构筑宜居宜业的创新社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1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