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浙江仙居:“仙梅”闪耀世界舞台

  “竿竹青影随风舞,数亩茶荫傍雾栽。浮生碌碌真堪愧,顾洒杨枝浣鸡胎。”清代诗人朱光勋笔下描绘的,正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山间寻常的一幕:杨梅树与茶树青翠相叠、错落有致,林下草木繁茂,坡上山鸡穿梭扑棱,林间土蜂簇拥振翅,好一幅梅茶鸡蜂共融共生的和谐景象。

  如今,仙居先民的智慧在后人的不断总结、完善、改进中,形成了“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该系统近日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球第一个杨梅领域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喜讯,让仙居举县欢腾,也让仙居被世界瞩目。

  “梅茶鸡蜂”闯世界

  仙居杨梅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600多年,积累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品种丰富、谱系完整的古杨梅种质资源,现存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3425棵。目前,该县共有杨梅14.2万亩、梅农3.3万户、杨梅合作社450家,杨梅鲜果产值突破1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是“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源自仙居乡民千百年的经验创造,也是遗产地区别于中国其他古杨梅主产区的独特之处。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漫长的杨梅驯化与人工栽培活动中,仙居先民逐渐发现,栽茶、牧鸡、养蜂等与当地的环境同样契合,于是开启了复合种养之路。该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在海拔700米以下、坡度30°以内的酸性基岩土壤地带栽培古杨梅,在杨梅林中间作混栽茶树,在林下生态饲养仙居鸡,在林中生态饲养土蜂。

  2015年10月,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列入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小杨梅”踏上闯世界的道路。

  “当时很多专家到仙居调研,认为仙居的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可以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开始积累资料,对古杨梅树进行普查,对系统进行提炼,并对文化遗产进行保存。”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朱水星介绍。

  2017年,仙居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展开合作,对这一复合种养模式进行系统性研究。2019年,该系统被列入全球遗产预备名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打造了4个古杨梅公园,建立了杨梅文化馆、生物多样性博物馆,这都为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创造了条件。我们还不断提炼其中的思想和理念,出版了《浙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从理论研究到遗产保护与传承,都花了很多精力。”朱水星说。

  2023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专家对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进行了考察。同年11月,该复合种养系统成功申遗。

  全球第一个杨梅领域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凭何花落仙居?朱水星介绍:“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并非将杨梅、茶树、土鸡、土蜂简单组合叠加,而是基于生物链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层次与立体化,是中国传统‘因物制宜’农业思想的高度体现。”在这一模式下,杨梅为茶树提供散射光、保水保肥、阻风抗寒,为仙居鸡提供活动空间和饲料来源;仙居鸡的日常活动则为杨梅除草除害,仙居鸡的粪便及草本植物的腐殖质为复合种养系统提供优质肥料;仙居土蜂为系统内蜜源植物授粉,保障生物多样性平衡的同时,还能为农民增加产业收入。

  “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成功申遗,是对‘因物制宜’农作生产方式的一种肯定,增强了仙居发展绿色农业的信心。”朱水星说。

  杨梅树 致富树

  “9月联合国专家来考察的时候,很多村民也自发前来,大家都很高兴。”仙居县横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柯汉平说。申遗一事,为何如此牵动村民们的心?“以杨梅为核心的复合型农业是村民重要的生计来源,申遗成功无疑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柯汉平说。

  横溪镇程岙村是仙居古杨梅群保护核心区之一,尚存古杨梅树1266棵,以12个群落和零星散株分布在村庄四周,是目前该县“梅—茶—鸡—蜂”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区域。当地流传“家有杨梅树、代代能致富”“分家宁要杨梅树、不要房田屋”等俗语,无不体现着系统对于遗产地乡民生计的重要作用。

  程岙村村民沈树成对此颇有感触。“我们农民,多种经营就有多种钱挣。每年3月开始采摘茶叶售卖,4到7月仙居鸡持续产蛋,7月采摘杨梅,9到11月又是仙居鸡的蛋肉生产周期,蜂蜜还有夏蜜、冬蜜两季好割。”沈树成介绍,一年至少8个月里农户都能有收入来源。

  生计来源的多元性,大大提升了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保证了农户收入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我们家杨梅栽培规模比较大,一年光杨梅就能有10万元的收入,茶叶、茶油分别能带来约5万元的收入,还有仙居鸡和鸡蛋的收入,一年总体能增收20万元。”沈树成算了一笔账。

  作为程岙村古杨梅树第八代守护人,沈树成每天还要巡山一两次,查看古杨梅树的情况,并进行除草、剪枝等工作。不仅是守护人,沈树成还是乡村振兴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其他村民也积极种植杨梅、茶树等,共同增收。近年来,程岙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村民还自发掏钱在村子里建了小广场、凉亭和共享农具点等。

  放眼仙居,遗产地有36万名农民,其中有10.3万名农民从事杨梅栽培复合种养活动及相关产业。2023年,该县杨梅种植面积14.2万亩,投产面积13.8万亩,鲜果产量12万吨,鲜果产值11.2亿元,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近30%,杨梅全产业链产值40亿元,“仙居杨梅”品牌价值26.23亿元,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杨梅类中排名全国第一,仅杨梅一项就能让10万名梅农户均增收3.55万余元。

  目前,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创新,遗产地以杨梅为核心的复合型农业已经发展成集生产、加工、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随着系统独特的四季杨梅林与“梅—茶—鸡—蜂”复合景观、优质绿色的农产品、独具浙东南山地特色的农业民俗等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农业旅游逐渐成为遗产地的另一项重要生计来源,当地居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老遗产焕发新活力

  对于农业文化遗产,要用好,更要保护与传承好。多年来,仙居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当前,仙居90%以上的古杨梅群复合种养基地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状态。杨梅基地管理的零碎,给杨梅的标准化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等工作带来了许多制约因素。为此,仙居为杨梅产业定制了“亲农在线”应用场景,将大数据应用到“山头”。每棵杨梅树都有了专属“身份证”,产区、天气、水肥、销售等信息一目了然。仙居还绘制了产业“一张图”,精准定位农户、地块及每株杨梅,并叠加市场、冷库、主体等数据业务图层,打造杨梅全产业链数据中心。为帮助农户精准对接大市场,仙居归集杨梅产量、产地价格、网销物流等数据,建立价格指数模型,切实提高梅农议价权;当地还启动“村播计划”,培育村播达人,对接电商平台,真正让小农户衔接大市场。

  研发锁鲜“黑科技”、量身定制外包装、冷库余位精准发布、快递“陆空专线”直达……随着储存保鲜难题的攻破,仙居杨梅被送往各地的时间更快、范围更广,还成功进入海外市场。然而,与仙居杨梅这张“金名片”相比,该系统内的茶、鸡、蜂这三种农产品的发展潜力仍待进一步挖掘。“像仙居碧绿茶和仙居土蜂蜜品质虽佳,但缺少系统的管理、营销和深加工,卖不出好价钱,市场拓展也面临一定挑战。”朱水星说。

  为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仙居创新实施“神仙大农”品牌建设工程,由企业负责品牌实体化运营,构建了集收购、包装、定价、销售于一体的全链式管理体系,形成以“供应链中心+线下实体店+线上直播间”为发展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体系。2023年9月,“神仙大农”推出“梅茶鸡蜂”礼盒,集齐杨梅酥、云雾茶、神仙鸡、土蜂蜜,将农业文化遗产直接从大山送至食客嘴边。

  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仙居农业的发展也将迎来全新的开始。下一步怎么走?“我们将继续管理和保护好古杨梅树,推进立法工作,并将绿色循环、‘因物制宜’的思想应用于整个农业生产领域。同时,加强品牌建设,让梅、茶、鸡、蜂等仙居农产品能有更高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将在不破坏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旅游、研学、民宿等产业,丰富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朱水星展望道。

  仙山仙水育仙梅,仙乡仙民育仙果。仙居的万株古杨梅历经千载悠悠时空,仍然不断传递着古老的生机与活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7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