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回眸安徽经济:暖信号,强信心

  时光荏苒。转眼间,2023年只剩下不到一个月。或许很多人会感慨,“这一年过得实在太快了。”

  “快”,是因为日子过得充实。

  这一年里,人们在写字楼与家之间穿梭,乘坐高铁或飞机去出差、旅行,在热闹的商业街区里逛街聚餐,在轰鸣的车间厂房里辛勤劳作,在拥堵的车流中送娃接娃……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微观个体的充实与忙碌背后,是宏观经济大盘的恢复向好。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阶段,人员流动更畅通了,经济在回暖,社会的“烟火气”在升腾。多个国际组织和外资金融机构相继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并对2024年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从安徽一个省域看,安徽前三季度生产总值35653亿元,同比增长6.1%,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加快发展,更多身处安徽的经营主体和群众感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与福利。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乏力的世界经济和不确定性叠加的大环境下,这些信号显得尤为可贵。

  时值岁末,回过头来再看数据、市场和发展形势,全景式分析这一年安徽经济运行的特点,更能感知发展的脉动、强化前行的信心。

  看数据,“等差数列”的背后

  一季度安徽经济增速领先全国0.3个百分点,上半年领先全国0.6个百分点,三季度则是0.9个百分点,这几乎形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数据,是经济变化的最直观呈现。

  今年10月23日,安徽省统计部门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增速为“同比增长6.1%”。这个数据领先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领先幅度也是逐季在扩大。

  具体到各行业,制造业是最显著的亮点。今年前三季度,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20%以上。

  数据背后,是安徽深耕制造业领域的长期努力。在这片“制造沃土”上,越来越多跨国企业“牵手”安徽、互利共赢。

  “安徽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高端技术研发基地之一!”在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对安徽给予高度评价,并坦言安徽及省会合肥在大众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战略角色。

  今年4月,国际汽车巨头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约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这将成为大众在德国以外最大的采购和研发中心。

  还有几项产业数据非常值得一提,比如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的增幅。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增长98.4%、太阳能电池增长48.8%、工业机器人增长33.5%。

  以芯片为代表的集成电路,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基础和底座。安徽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可谓是踏上了新时代风口的信号。

  再看光伏领域,光伏产业的较快增速,反映出安徽在能源转型大潮下“向光而行”的决心和视野。

  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列的企业中,有7家光伏玻璃企业、4家光伏电池片企业、5家光伏组件企业、2家光伏逆变器企业和2家储能电池企业、2家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在安徽布局发展;安徽生产了全国1/8的太阳能电池、1/3的光伏逆变器、1/2的光伏玻璃。

  然而,高歌猛进之后,光伏产业也会面临着供需的结构性问题。目前,安徽正紧扣“先进”和“新型”两个关键词,在技术创新上下大功夫,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发力,以更加领先的技术穿越市场周期。

  从宏观数据到行业数据,数据的变动折射着不变的事实:纵使风高浪急,经济“大船”仍然稳稳向前。

  看市场,活力在迸发

  “市面”,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

  怎么看这扇“窗”呢?两种方法,看数据、看事实。

  从数据看,住宿、餐饮、旅游等恢复明显,前三季度,安徽国内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1.9%、102.7%,也就是说旅游收入与人数已经超过了疫情前同期的水平。

  这些数据几乎与我们的观感体验一致。

  我们在聚餐时、在旅游时、在购物时,看到了更多的人流、更有“烟火气”的场景;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很多商家也挺过了疫情期间“太闲”的困难岁月,变得更加忙碌与充实起来。

  在素有“皖南小九寨”之称的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黄石溪村,沿着九华山后山盘旋而上,“初心叁舍”民宿便在黄石溪下、密林深处。

  这家全国甲级民宿有七成以上的客人来过3次以上。民宿经理陈然对眼下的充实十分满意:“游客体验感好,回头客自然就多了。”

  何止是青阳的民宿,在安徽最知名的景点——黄山,也迎来了人山人海。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黄山市共接待游客822.6万人次、同比增长56%,旅游收入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6.3%。

  再看消费市场,不得不提的一样大宗商品,那就是新能源汽车。

  从数据看,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了58.1%,如果到线下实地体验,看看满街跑的“绿牌车”,4S店里正问价体验的消费者,都能得到很好的印证。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国内规模最大的2023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拉开帷幕,现场观众看车购车的热情高涨,展馆内人流如织。比亚迪、蔚来、小鹏、特斯拉、理想、埃安……这些耳熟能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集中亮相,以展促销进一步带动了汽车市场消费的活跃。

  从用户端看到生产端,销量的大涨背后其实是产业链布局的科学与完善。

  以安徽为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形成了合肥、芜湖等整车生产基地以及一批零部件生产基地,拥有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良好产业生态。今年每销售100辆汽车,就有近40辆是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出口每4辆汽车中就有1辆“安徽造”。

  汽车是各种制造工艺的集大成者,也是产业链最长、最复杂的行业之一。从过去靠与国外大牌车企“合资”,自主车型只能定位于偏低端,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全力突围、加速出海,中国新能源汽车可谓实现了“换道超车”。

  这一全新的“赛道”,既带来全新的产业体系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活力,还赋予未来能源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出行的更大想象力。

  透过市场这扇“窗”,我们可以隐约地看到产业调整变化的逻辑,感受到一股来自未来的“新风”拂面而来。

  看长远,信心在积累

  “缺什么,都不能缺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勉励大家“信心就是黄金”。

  经济发展,看当前,更要看长远。往远一点看,信心一直在积累,向好的预期不会变。

  对于经济的预期,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感受最为敏锐。

  这些天,位于池州江南新兴集中区的安安新材科技有限公司里,董事长刘沛峰在忙碌着。

  2015年,宿松人刘沛峰放弃了浙江温州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来到池州创业。这家成立仅8年的企业,已踩上了时代发展的风口,发展蒸蒸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安安新材赶上了好时代。企业为比亚迪、蔚来、理想等车企供应车身材料,为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提供电池托盘材料,为隆基绿能等光伏企业供应光伏器件边框和支架,企业产值几乎每年都在翻番。

  “事实证明,我回安徽投资发展是无比正确的,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信心。”刘沛峰说。

  信心,还来自国际投资机构的看好。

  从全国来看,近期,多家金融机构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到5.5%之间。各方普遍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中的亮色。

  省域与全国经济之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贡献整体,整体也成就局部。

  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今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表明安徽打造“强省”有基础、有优势、有机遇、有前景,更有清晰的路径和宏伟的蓝图。

  国家战略方面,安徽享有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是唯一被“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覆盖的省份,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安徽正与沪苏浙携手共进,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科技和产业等层面,安徽有科技创新活跃、产业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五大优势,这些优势是冲刺强省的扎实“底子”。

  着眼长期、放眼未来,“稳”的基调会持续,“进”的态势更积极。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即将跟2023年告别。面对不确定,人们会焦虑,会去寻找“确定性”。

  有一种“确定性”足以打破焦虑,那就是暖暖的信号与不变的信心。

  回望、远望,眼里总能看到希望。

  时代的风帆已然扬起。面向新的一年,满怀信心、乘风破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