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为科技创新“搞钱” —— 南京科创金改周年观察

  创新需要投入。钱从哪来?

  新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会议提出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科技创新“很烧钱”。一年前,包含南京在内的长三角五市成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简称科创金改试验区),获批进一步探索疏通科技、产业和资本之间的通道。

  南京推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宁科投”引导设立子基金规模超过1300亿元,“宁科贷”贷款余额近600亿元,“宁科债”各类创新品种债券发行规模近120亿元。截至10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0%;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18家,管理基金规模4024亿元。

  300万字学习笔记让银行敢借

  目前呼吸道感染高发,大部分患者可自愈,但少数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病情加剧,其中脓毒症是非常高危的疾病。通过高通量PCR诊断方法,临床医生可在短至4小时即获取重症患者的感染致病原信息,从而快速制订针对性的高效治疗方案,而无需等待数天才能获知具体病原信息,节省宝贵的临床治疗时间。

  高通量PCR诊断,这是南京普济生物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一项产品。普济生物联合了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内的全国20多家三甲医院展开脓毒症高通量PCR诊断临床多中心研究。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毛琳介绍,2019年普济生物创立,此前已经有十余年的技术储备,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明年初能开展中试,在拿到批文后实现大规模生产。

  即便有多年积累的技术前期准备,还要有八九年的研发周期,才会有产品投入市场,在生物医药界,这算是较为顺利的研发过程。在产品问世前的数年岁月里,公司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需要各种渠道的资金支持。以普济为例,80多名员工,硕博占比超过七成,一年研发投入在3000万—5000万元左右。

  毛琳介绍,创始团队初期自筹上千万元的资金,开展了两轮融资,在2022年、2023年南京银行累计向普济生物提供两三千万元的授信额度,用于公司GMP车间建设及高通量PCR仪器平台、多靶标高通量检测试剂研发,帮助公司加速质量体系建设以及多个医疗器械证注册。

  没有抵押、担保,银行怎么敢借钱?为普济生物提供信用贷款的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是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行业几乎所有独角兽企业和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最早授信银行、主要服务银行和结算银行。也就是说在一个区域的一个行业,高成长性企业都被这家分行“网罗其中”。

  银行要打造自己的“慧眼”,是当下科技创新金融改革的核心要义。今年6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方案中的第20条“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完善监管和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是要有“慧眼”。看得出风险把控是资金进入科技创新的要门。而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的破解之道就是尽可能消除对生物医药领域的“认知差”。

  该行副行长刘徽从2016年以来通过自学医学课程和查阅相关综述文章,在7年间以学习笔记的形式,用300万字、6000张图片、超过700篇的笔记对江北新区几乎所有医疗企业的重要管线进行了系统性学习、跟踪分析和深度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的掌握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才能熟知每家企业的情况,服务和放贷才能有的放矢。”刘徽说,在创业初期,最难融资,而企业最需要钱,如果能在早期提供资金,减少企业的股权稀释,对企业是非常大的帮助。“用专业眼光搜寻更优客户”,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也汇聚了更多的金融专业和医药专业的人才,分行积累了更多如何对医疗企业开展授信的审批经验,为70多家医药科创企业在发展的早期就办理了纯信用贷款,成为企业早期阶段唯一的信用贷款行。

  翻阅刘徽2022年的日记,1月10日记载“普济生物完成股权融资,相信普济的高灵敏性、超多重、低成本的检测平台会将病原生物检测的部分市场IVD化。”

  没有资产、没有营利,之所以敢借钱,在于突破了“认知差”的壁垒。

  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与十年前的高新技术不可同日而语。通用型金融知识,放在新技术兴起的当下,完全不够用。打破金融从业人员对专业技术领域的认知差,才有科创金融的行稳致远。

  在机制上打开专注于科创金融服务的通道,南京各类金融机构设立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科技支行、科创金融事业部等各类科创金融专营组织60家。截至目前,仅南京银行已累计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超3.5万户,提供资金超5000亿元,其中南京地区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和户数长期保持全市份额的50%以上。

  南京金融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宁科贷”企业备案入库,5个工作日内可办结备案入库,及时推送给相关合作银行。南京在央行支小再贷款政策框架下,创新设立“宁创融”政银金融产品,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打造“宁创融+鑫创融”“宁创融+科创人才贷”“宁创融+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系列组合产品,持续推动央行低成本资金精准滴灌科创企业。截至11月末,“宁创融”发放额达100亿元,撬动全市金融机构向科技企业发放低息贷款1223亿元,支持企业12103家,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4%,低于同期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96个基点。

  从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营管部提供的数据看,至10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723.32亿元和631.79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从增量看,两项贷款余额分别较科创金改试验区获批前增加420.91亿元和150.25亿元;两项贷款分别涉及4635家、7288家科创企业,较获批前增加801家和1110家,较获批前实现获贷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

  不拘一格做好“科创合伙人”

  世界各国都在寻找并激发新动能,以带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迷态势。

  回望人类历史的每一次技术变革、产业革命和由此带来的经济大繁荣,都离不开资本的推力。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极有可能引领全球产业变革的两个高新技术簇群,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就蕴含其中。

  据IDC(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2023年V1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当下中国的AI市场规模在百亿级美元,预计在2026年中国AI市场将实现264.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未来几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将加速发展。

  创立于2015年的众智维科技,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印证了AI的加速兴起。这家较早把深度学习、大模型等AI技术引入网络安全领域的科技公司,瞄准AISecOps(自适应安全应用系统)赛道,构筑智能安全运营产品矩阵,通俗地说,通过这些产品矩阵。原本网络安全防御端可能要用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响应的入侵行为,现在防御端在几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就能作出判断和响应。众智维的产品已推广覆盖至江苏省、山东省、山西省、四川省、安徽省、贵州省等省份,并加速扩大在金融、军工、能源等关键行业的客户覆盖率。

  众智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孙捷认为,先人一步将人工智能引入网络安全赛道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公司的技术发展和融资相伴而生。就在近日,众智维完成A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山资本领投,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跟投,所募资金主要用于加速产品矩阵的扩充、市场渠道拓展以及团队建设等。

  众智维的资金来源中,政府背景的资金一路相随。早在天使轮,就活跃着南京高淳国资的身影,众智维还获得南京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总计3000万元的“南京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五年期免息贷款支持。

  市场投资趋紧,这两年国内整个风投行业的募资和投资额都在下降,但市场资金依然充裕。

  在12月14日的第二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募资总额超1.35万亿元,投资总额超5000亿元。可见风投行业留存的资金其实很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从国内四大经济“板块”看——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其他地区,十年前,长三角VC/PE投资案例占三成,但今年前三季度则是近50%,资本向长三角集中的态势明显。

  创新需要“钱”,传统金融的“钱”需要出口。成为国家科创金改试验区,南京推出系列组合拳,不拘一格培育科创金融生态,通过各种形式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型企业。

  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混合型科创票据在南京落地。该票据募资主体为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规模为1.5亿元,发行期限5年,票面利率3.25%,募集资金的50%以上用于投资于交通领域软件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型企业。科创金改试验区获批以来,全市共发行科创票据19只,金额94.92亿元。

  南京设立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资产数字化交易平台,近60万件专利成功转化为数字资产。江北新区推出以企业知识产权和综合创新能力评价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协助企业获得融资金额超过300亿元,质押项数5000多项,服务企业超万家。江苏银行南京分行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一家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的业务申报和审批,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80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

  在保险行业,人保南京分公司创新科技保险服务模式,针对科创企业研发成果因存在设计缺陷而造成的损失,知识产权权益受损及维权,高管、核心研发人员的职业责任,推出相应的保险产品。前三季度,该公司已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内的科创企业核心资产等方面累计提供超12亿元的风险保障,在知识产权方面累计提供超1500万元的风险保障。

  并非硬科技一条道

  一边是加速涌现并迭代的新技术,一边是沉淀着的丰富资金,中间的通道有无数条路径,但对传统金融业来说,不可忽略的一条是传统金融业要引进专业人才。

  传统金融人才的知识谱系,远无法涵括生物合成、新型的生命科学基因治疗、人工智能,包括未来的生物安全、6G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认知存在巨大鸿沟,且因认知带来的从业能力、眼界、情怀,以及对未来产业的风险理解、资源统筹等各方面的不匹配,导致无法完全响应市场的金融需求。

  前几年,风投风生水起,大量美元基金进入。美元基金对新技术、新模式较为敏感,这些熟悉科技创业的基金天然趋向于为投资对象带来全球视野和全球资源,同时还可能带来新的管理经验。当这部分基金减少,熟知专业技术领域和金融领域的跨界人才尤为急需。

  在《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的20条举措中,专门强调了要汇聚科创金融人才,提出要搭建科创金融领域高水平人才智库,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加快培养“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提升科创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南京银行等机构已经开始引进药学硕士等专业领域的专才。而要引才,需要谋划,建立与市场相衔接的薪酬机制。

  科创金改空间大。

  大量市场空白等待资本去唤醒。科创板推出,带来风投小阳春。科创板已经发行了565家企业,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的龙头企业,而高科技行业是赢者通吃,市场一般只能容纳前几名。资本退出并非一定要挤在上市一条道,或纳入现有上市公司体系,或精耕深度技术创新服务,都是出路。

  有专业人士提到,当下几乎所有的投资都集中在硬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半导体、电子设备、IT投资量占到风险投资的近三分之二。在硬科技之外,新消费、新模式、文化创意、娱乐等,都可以成为投资沃土,而这些领域和拉高百姓幸福指数,带动社会经济活力,提供就业有着直接关联。

  虽然风投募资金额在下降,但据统计,目前各种基金管理规模还超过20万亿元。存量资金巨大,一大原因是没有很好地按照经济规律来配置资源。全国各地都在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有专家提出,这种资本的立足点在于本地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这类资本的过量涌入最后会造成产能过剩,很难真正实现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也可能累积新的地方政府债务。

  少用行政式的考核,扭曲资本的流向,而是通过资本,保持对前景的灵敏嗅觉,这是科创金改的应有之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5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