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推进“部站融合”从有到优 通州锻造军人“全周期”服务链

近日,许厥鑫烈士的遗物——两封家书在通州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对外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瞻仰。许厥鑫烈士是通州人,1925年3月出生,1943年7月参加革命,曾任华东野战军某连副指导员,1948年12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牺牲时年仅23岁。

为“让退役军人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近年来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探索基层人民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融合资源共享、融合共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实现了从入伍到退伍“一站式办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达到1+1≥2的服务保障效果。

服务军人的场所功能更齐全。走进通州区石港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一长排的纪念品展示柜瞬间吸引住人们的眼球。展示柜里有第一个抗日遇难的石港同胞陈生的遗物,也有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纪念毛巾……“这些都是我们从退役军人或其家属那儿收集来的,既是对外展示,也是让广大应征青年感到入伍光荣,让老兵有一种家的归属感。”石港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费法泉介绍。石港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占地面积达350平方米,拥有“一厅、一家、一廊、三区、六室”。除了固定的老兵调解室、志愿服务室等,服务站内还设立了台球桌、健身器材等。“每天都会有退伍老兵来这里休闲娱乐。”费法泉说。不仅仅是石港退役军人服务站,通州多个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基础配置都很完善,场所更大,功能也更齐全。金沙街道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内还设有民兵战斗物资储备仓库。据了解,这些都得益于2022年通州印发的《关于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从有到优”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要积极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站与武装部门合署办公,整合人武部“三室一库”和服务站“两室一家”办公及活动场所,科学设置办公室、活动室、资料室、接待室、荣誉室等功能厅室;建立镇(街道)、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围绕征兵、民兵、退役等具体内容设置服务窗口。“目前,通州14个镇(街道)11名武装部长同时分管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曹永锋介绍,刘桥镇、石港镇、金沙街道被打造成“部站融合”示范点,其中刘桥镇服务站获评全省2022年度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

让退役军人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3月26日,通州区2024年春季退役军人光荣返乡欢迎仪式暨适应性培训动员会在通州中专举行,58名退役军人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思政教育、政策宣讲、职业规划、创业指导等,旨在帮助退役士兵增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法规的了解,提升本领,顺利转变角色,融入社会发展轨道。近年来,通州通过多种渠道为老兵提供就业信息,采用人力资源市场、“用工之家”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岗位推介,探索实践“引才”+企业“带岗”+老兵“选岗”的扶持退役军人就业模式,为退役军人提供“面对面”求职应聘服务,促进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通州区刘桥镇的退役军人徐春峰日前已在新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他2003年退伍后一直在常州工作,随着家中长辈年龄越来越大,徐春峰想留在家乡工作。刘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尹新得到消息后,帮忙联系了同为退役军人的陈金如,在其创建的综合包装企业内为徐春峰谋取了一份合适的工作。“让退役军人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首先要让退役军人有合适的工作。”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科科长施叶超介绍,仅去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上门走访了规模企业20余家,退役军人创办农业项目23家,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近10场,提供岗位7000多个,累计500多名退役军人参加了招聘活动,全年帮扶近百名新老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通州区石港镇渔湾社区有一名现役军人周韩杰,2019年9月入伍,现服役于广东武警,在部队也非常优秀,已连续多年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我们了解周韩杰家中还是比较困难的。”石港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李卫峰介绍,周韩杰的母亲脑部肿瘤开了刀,因手术导致面部神经受损及一只眼睛失明,已失去劳动能力,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奶奶,需要人来照顾,家中较为困难。“通过连续的走访,我们已与这个家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了让周韩杰能够更安心地在部队服役,服务站还主动联系村里共同制定帮扶计划,定期走访,通过志愿服务、赠送慰问金、生活物资等方式来进行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李卫峰说。

“我们将持续聚焦关键点,找准着力点,靶向发力,推动人武部,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办公,引导基干民兵与服务站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相互补位,锻造军人,'入伍、服役、退役、就业、优待’的全周期服务链。”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周东生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