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传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文通报2023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优秀市县名单,嘉兴连续第三年捧回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下辖的秀洲区、嘉善县和桐乡市也获得“大禹鼎”银鼎。此外,嘉兴还获评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优秀市(全省仅有三个城市获此殊荣,另外两个是杭州和温州);下辖的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获2023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县(市、区)。
治水再传捷报 “大禹鼎”是浙江“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综合性奖项,是各地治水工作的最高荣誉,累计三年获得“大禹鼎”银鼎,第四年可被授予“大禹鼎”金鼎。转眼间,这个充满含金量的奖杯,被嘉兴连续第三年捧回了。 “明年有机会冲金鼎了。”得知这个消息时,许多“治水人”激动不已,“嘉兴打了一个漂亮的‘水质翻身仗’。” “翻身仗”并不好打,“保持仗”须久久为功。三捧银鼎的背后,是嘉兴铁腕治水、持之以恒的突破。2024年1至7月,国控、省控、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占比均为100%,7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第五年保持100%。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嘉兴市域内水系发达,大小河流1.53万条(段)。除了在夯实水环境质量根基的治污截污方面下苦功夫之外,在水生态修复方面如何“先行先试”,探索打造水生态修复样板工程,嘉兴也给出了答卷。 “先水养草,后草养水”的技术模式在南湖试点成功。2021年至今一直在开展的“碧水行动”,已累计建成碧水河道1091公里,惠及了更多民众。嘉善的祥符荡、南湖区的湘家荡和桐乡的凤凰湖等“因水施策”,以“科创+生态”的治水模式获得了全国关注……像这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换模式已经在嘉兴“全面开花”。 “嘉兴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经验,但如何稳步提升水生态治理成果,让治水成果更加可感可知,并将治水后的水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需不断探索。”在今年的全国生态日当天,一场会聚省内治水专家和行业人士的治水专题研讨会在嘉兴召开,来自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洋与水环境处的高级工程师苏营营认为,进一步助推嘉兴市水生态向水经济转化,促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可持续发展,成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令人惊喜的是,嘉兴特色的全域水生态修复示范模式正逐步形成,去年制定印发了《嘉兴市平原河网水生态修复技术导则(试行)》,因地制宜提出三种修复类型,科学指导平原河网水生态修复工作,在以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建设和创建“两山”创新基地为抓手之下,水清、景美、民富的“江南美”图景正在呈现。 绘就美丽嘉兴新气象 走进桐乡市洲泉镇,这里碧水潺潺、岸绿景美。桐乡市获得的“大禹鼎”由铜鼎首次升格为银鼎。 首夺银鼎的背后,是桐乡市不断创新治水新思路的实践。在全省率先实施镇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开启镇域“系统推进、权责对等、结果约束、合理补偿”的治水新路径;牵头南浔、德清、吴江成立了长三角首个两省四县联合河长制工作室并在乌镇挂牌;创新行政、民间、空中“三长联巡”,形成跨界河湖联防联治新机制…… 河湖旧貌换新颜,水清景美更是吹来了文旅新风尚,发展了科创新业态。 在秀洲区银杏·天鹅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图景从理想照进了现实。这个原本黑臭不已的水体通过“退渔还湖”等水生态修复举措,已经形成集湿地保护、生态涵养、农业观光、文旅休闲为一体的省级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 此次公布的考核中,秀洲区被授予“大禹鼎”银鼎,这也是该区第二次获得银鼎。近年来,秀洲区以保、治、修、管“组合拳”,全力打好水质巩固战、碧水攻坚战、治水持久战三场硬仗,全力守护一方生态。 在海宁市,生态文明建设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去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排名中,海宁位列全国第二十七,居嘉兴市第一;成功创建三星级“无废城市”,工业危废利用处置率100%;发布全省首个低碳村(社区)地方性规范,入选省第四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城市……此次也是海宁自2018年以来第四次进入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榜单。 美丽河湖焕新颜,一张蓝图绘到底。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观念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嘉兴的这抹“绿”必将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