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全省2个项目入选。其中,我市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修复项目位列其中。
青田县位于瓯江源头区域下游,其稻鱼共生系统已有1300多年历史。该系统通过“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稻花肥鱼、鱼粪肥田”的方式,维持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不仅有效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力,还显著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抗逆性。
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青田县从原态保护、活态利用、业态融合三方面入手,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通过探索自然修复路径、优化稻鱼共生技术、恢复荒田种养属性、完善灌溉排水系统,全面推广实施“稻鱼共生”,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青田县还聚焦保护发展共赢,通过“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转化生态价值,打造公共品牌,提升稻米价格,带动农民致富。同时,借科技赋能智慧养殖,用业态融合促乡村振兴,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球销售。
2023年,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面积达到6.54万亩,稻鱼产业总产值达到3.04亿元,同比增长8.3%。截至今年9月底,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修复项目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836万元,通过采用生态种养、优化灌溉排水、肥药双控等技术手段,已完成了6000亩农田的修复和66.35千米渠道的修复工作。
“如今,青田县的生态稳定性逐步增强,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我们不仅实现了‘肥药双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还提升了种养综合效益,拓宽了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青田县瓯江山水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成功修复,保护了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有力推动乡村持续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