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天台:把“新造田”培育成“吨粮田”

台传媒通讯员杨国球

金黄色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机器轰鸣,颗粒归仓,这幅秋收“丰”景画,正在天台福溪街道、平桥镇、坦头镇等地持续上演。而这喜人景象,预示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开了丰收的“密码”。

“以前,这片土地全是‘巴掌地、蛙跳田’,种植靠人工,灌溉无沟渠,收割无机械。”站在福溪街道后田村边的机耕路上,种粮大户周兆江感慨万千,“现在旱能浇、涝能排,种植收割机械化,今年亩产至少600公斤。”

天台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全力垦造优质耕地,精心建设优质良田。三年来,共新增耕地3057亩,新增水田2867亩,可增加粮食1500多吨。

后田土地整理工程是天台垦造耕地项目的缩影。这里原是杂乱无序的荒滩地,虽然坐落在溪滩边,但因为地势较高,连晴几天就无水灌溉。土地整理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实施“三打破、四统一”建设模式,即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打破杂乱的地块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统一布设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平整土地、统一流转经营,从根本上实现了项目区内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农户按份享受租金收益。工程总面积152亩,单个田块5亩左右,表土覆盖厚度不少于60厘米,新建3米宽的田间道路1224米,配套沟渠3000多米, 新增水田147亩。

为了把“新造田”培育成“吨粮田”,天台坚持良田、良种、良法有机结合,无缝衔接。“今年我种的杂交水稻是‘春优927’,这是目前优质高产、抗逆性能较强的当家良种。”周兆江说,施肥喷药以无人机为主,取代了传统的田间管理,有效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同样,收割机也有了用武之地。“以前收割一亩田,3个人干1天;现在收割机1个小时割3亩,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据了解,水稻收割后,周兆江计划种植小麦。通过秸秆还田,全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肥力,“吨粮田”指日可待,周兆江信心满满。

“密码”打开天地宽。藏粮于田,藏粮于技,天台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夯实了粮食安全底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4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