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要闻

我市补齐短板让农村养老服务普惠可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提升、政策保障支持,努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老年人的“幸福愿景”一步步变为“幸福实景”。

升级公办养老资源,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2023年3月建成运行的涟水县九如城朱码康养中心,是全市首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改革试点,该中心实行“县建县管、管办分离、公建民营、医养结合”运营模式,由上海九如城集团为老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在满足区域内特困供养人员供养需求的基础上,将养老服务触角向周边镇村延伸,为相邻镇村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全方位、专业化养老服务。我市于1996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底,全市户籍老年人口达120.08万,其中农村户籍老年人约75万人,农村人口老龄化比例约31%,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兜底保障和设施管护水平是实现高水平普惠养老资源可持续供给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我市整合升级公办养老资源,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升级为农村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4家、农村养老机构132家,共有农村养老床位1.4万张。

打造农村睦邻互助点,让老年人养老不离村。日前,淮阴区淮高镇大福村将闲置用房改建为养老睦邻点,不仅环境焕然一新,还增加了助餐点、娱乐中心、医疗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同时,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这是多数老人对晚年生活的期盼。睦邻互助点不仅让村里老人有了更好的交流平台,也促进了邻里和谐互助。近年来,为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我市探索互助养老模式,建成集日间照料、娱乐、智慧助老、医疗康复于一体的村级示范性互助养老睦邻点。同时,深化区、镇、村、组四级网络建设,构建“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制定邻里互助养老服务指引和项目清单,探索“上门服务+站点”试点工作,增强服务专业性、可及性。在全国率先出台新建住宅区养老用房配套“四同步”文件,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用房配而不建、建而不交等难题。创新多样化助餐模式,探索餐饮机构合作、政府食堂配餐、养老机构食堂开放、中央厨房区域辐射等模式,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幸福”。探索养老智能服务,为农村特殊困难老人佩戴“一键式呼叫”手环,实现老人有需求一键式可视化连接。

探索养老服务改革,让老人享受五星服务。为了避免少数敬老院等供养机构出现工作人员就餐挤占供养人员伙食费等问题,2022年10月,市民政部门、市财政部门联合出台《淮安市公办特困供养机构大宗食品等物资统招分签采购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公办供养机构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去年4月,盱眙县通过统招分签方式,由县民政局采取统招方式,确定供货企业,再与敬老院签订采购合同。提升镇街敬老院服务质量是我市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我市不仅牢牢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安全”,还在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中注重智慧赋能,搭建以淮安市虚拟养老院平台为中心的“互联网+”智慧养老网络,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对象信息库,为精准对接、精细服务提供支撑。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居家适老化改造,在地面平整防滑、扶手安装、卫生间改造等基础上,增加智能通话呼叫、红外监测等设备,并同服务站点及老人子女连通,实现“一键呼叫、随时响应”,提高农村老人生活便利度和安全性,让老人感受到贴心的照护和暖心的服务,安享幸福晚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