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合肥,惊艳亮相!

超20项非遗跃然舞台,约40项非遗场外“开市”,合肥、六安、蚌埠、安庆、淮南、黄山、阜阳等省内多地市“好戏”同台……3月1日晚,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江淮之春”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在合肥大剧院精彩开演非遗之风吹拂满城青绿

舞台上,14个节目精彩串联,其中半数为原创节目首次亮相舞台。“跨界融合”“全域格局”成为晚会关键词。

跨界混搭,

节目还能这样“融”  

“过年啦!”一声嘹亮激活舞台,象征雪融春来。歌舞《过年啦》作为对非遗版春节的致敬,开启整场非遗热潮。

非遗元素与流行文化、时代热点“跨界融合”,碰撞出惊艳火花。

央视86版《西游记》前五集孙悟空配音演员李世宏一声“俺老孙来也!”唤醒熟悉记忆;激光雕刻与马派皮影戏共叙一个“悟空故事”;街舞少年化身“小哪吒”,与央视86版《西游记》哪吒扮演者杨斌同台,以炫酷舞步演绎“哪吒闹海”传说。

把非遗穿上身,节目《遗风织彩》将庐阳剪纸、舞狮、鱼灯等元素“镶”于旗袍之上,非遗与时尚潮流碰撞生辉。

以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文物为灵感的原创作品《琴瑟和鸣》,将编钟古乐与现代元素相交融,楚地神秘风情跃然眼前。

节目《榫与卯》,用临泉杂技展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中的榫卯元素,用奇妙的建筑智慧、演员的默契配合展现中国自古以来的“和”之理念。

“全域安徽”的共鸣

安徽究竟是南方还是北方?将北方的豪爽与南方的温婉“融于一炉”,本场晚会恰如安徽地理——一处南北相合相融、文化相逢相遇的舞台。

晚会融合合肥、六安、蚌埠、安庆、淮南、黄山、阜阳等多地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包含黄梅戏、庐剧、巢湖民歌、灯舞(无为鱼灯)、临泉杂技、花鼓灯等11项国家级非遗,“全域安徽”格局打开。

节目《戏曲奇妙夜》联唱黄梅戏、庐剧、泗州戏;节目《深情的土地》串起大别山民歌、五河民歌、桐城民歌、巢湖民歌;一曲《是南方也是北方》让所有安徽人听见来自血脉和地缘的共鸣。

结尾歌舞《传》唱出所有非遗人的心声。背景大屏上,安徽省99个国家级非遗的名字如星闪耀,几乎每个安徽人都能从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家乡”。

科技“握手”非遗

一场非遗晚会,激光雕刻、AI等科技“干货”富集,展现“科里科气”与“文里文气”相交融的合肥。

晚会首次采用“移动冰屏装置”,配合影视灯,构建徽派马头墙、楚地礼乐文物等场景,让非遗符号随节目实时切换,用“流动的舞台”,打造“沉浸式”叙事场域。同时,还运用激光雕刻技术,精准投射非遗符号与故事场景。

晚会利用投影和大屏的视觉技术,AI复原严凤英、丁玉兰、李宝琴等戏曲名家演出片段,展示生生不息的传承密码。

此外,本次晚会在串联方式上,一改“主持人串场”模式,采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或表演者的讲述进行串联,讲述坚守情怀,诉说非遗传承,让整台晚会成为有机整体。

逛吃逛吃,

遇见好吃好玩的非遗

晚会开始前,合肥大剧院一楼大厅内,非遗大集“开市”。

现场有非遗版春节主题展区、非遗雅集区、非遗展示互动区、非遗文创产品展区等,“一站式”集纳约4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非遗展示互动区,展出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竹编(舒席)等多地市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观众欣喜体验纸笺加工、童寿记木版年画等内容。还有庐阳糖画、金牛大扁糖、公和堂狮子头等“舌尖上的非遗”。

非遗版春节主题展区,“年夜饭”热闹“开席”;五色狮子吉祥迎客;戏曲打卡点,徽剧、黄梅戏、庐剧、泗州戏、花鼓灯等戏曲行头引来众人打卡。

非遗雅集区,琴曲、香道、插花、茗茶等文人雅士“心头好”全都有。

非遗文创产品区,带有各地文化烙印的奇趣文创引众人“围观”。

今夜,合肥天鹅湖畔的灯光为非遗点亮。这场科技与人文共舞、传统与未来对话的盛宴,让人们看到,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标本,而是烟火气里的生活,是青春洋溢的潮流,也是江淮儿女用心写下的岁月情书。

非遗“可触可感”,文化烟火气升腾。一场“江淮之春”,看见“非遗之春”。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张玉莲 夏伟/文 杨凤炆 高勇 罗浩宇 李康佳 杨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