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祁门县箬坑乡低岭村,很多人并不陌生。“中国好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乡村教师叶兴旺正是扎根在低岭村。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用扁担挑着教材翻山越岭,在低岭教学点默默耕耘,托起了山里人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
叶老师的故事折射了低岭村曾经的偏远与落后。而如今,这个深山中的小山村正经历发展蝶变,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游客纷至沓来的康养胜地。3月22日,记者一行前往低岭村,实地感受这里发展的新气象和康养经济的风生水起。
低岭村地处牯牛降北面腹地,与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搭界,平均海拔800多米。过去,因高山阻隔,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前往箬坑乡政府需沿着羊肠小道行走三个多小时。前些年,在黄山和池州两市有关方面的共同推动下,开通了一条从低岭至石台县仙寓镇王村的公路,村民的出行难题得以缓解。
采访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驶向低岭村,记者沿途看见许多挂着“沪苏浙”牌照的车辆。抵达村中,只见四周青山环抱、林木茂盛。村口有几棵参天古树,古桥廊亭掩映其中,诉说着村庄悠久的历史。清澈的溪水顺山谷而下,这便是长江支流秋浦河的源头水。在明媚的阳光下,游客们在村中漫步、聊天、发呆、打牌、健身,享受着惬意时光。
村里随处可见各色民宿和农家乐。走进朋来山庄,老板叶强一家正在为客人们准备当天的菜品。“我们有14间客房,按住一天、两至三天、四至五天和五天以上四个价格标准收费,大部分客人都要在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有的会住上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每年经营收入约有20万元。”叶强说。
“我们是从南京过来的,在这里住了几年了,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硒含量高,吃住在这儿,血压、血糖、血脂各项指标都下来了,整个身心都非常舒畅,我们特别喜欢在这里养老。”客厅里,一对老年夫妇正在开心地聊天,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大爷今年已经97岁高龄。
“低岭仅有83户人家,目前有36家都发展起了民宿农家乐,共有客房300多间。游客接待最高峰是在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每天人流量有1000多人,常住游客有800多人。”低岭村村民组长叶宇春介绍。谈起康养经济缘何兴起,叶宇春表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低岭村两大优势开始凸显,一是地处秋浦河源头、仙寓山景区内,生态环境优越;二是村子周边拥有丰富的硒元素资源,名声在外。(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近年来,低岭村主动融入石台县仙寓山景区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康养旅游市场。尝到康养经济带来的甜头,当地也以更大力度保护好源头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同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目前,村庄游步道、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加紧推进中。
“低岭村不仅生态价值大,还有文化底蕴,我们还要进一步挖掘好文化资源,讲好故事、扩大影响。”看到村庄的发展变化,村民叶长青非常高兴。去年,全村筹资200多万元,兴建了文化场所,每逢节日,村里还会举行“舞龙灯”等民俗活动,丰富旅居游客的生活。
从昔日的穷乡僻壤,到如今的客流纷纷,低岭村正彰显出发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