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大型无人机的“哪吒IV”,飞行高度达1000米,设计潜深100米。记者 赖鑫琳 摄
记者 徐瑞哲
无人机能飞不能游,无人艇能游不能飞,这“哪吒”是既能飞、又能游、还能潜。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记者走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赛场,这款“哪吒”系列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登上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作为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加入赛事决选。国创大赛共有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高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学生报名参赛,成为“百国千校千万人”的国际创新盛会。
展台上,“哪吒”分身为两款:一款是形似大型无人机的“哪吒IV”,可负载7公斤,相当于一袋半大米,不仅能从水面“直升”,飞行高度达1000米,而且设计潜深也有100米;另一款“哪吒—海箭”更像小火箭,它负载虽小,但可以从水底“一飞冲天”,设计飞行高度达3000米,飞行时速达200公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团队研制的多模态两栖无人支援飞行平台“悟空”也出现在展台上。针对大型自然灾害快速应急救援中出现的救援时效性差、复杂环境可达性差等痛点,设计并试飞验证了3个创新方案,已制作“悟空”验证机4架,授权专利10余项,曾获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彩虹杯”无人飞行器大赛全国第一名。
这届国创大赛以“我敢闯 我会创”为主题,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承办,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培养敢闯会创的有为青年创新人才,持续打造新形势下中外青年人文交流的世界品牌。据了解,此次海外共有1993所学校、12063个项目、39380人报名参赛,覆盖了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等152所世界百强高校。
来自柏林工业大学的德国学子尼古拉斯,正在天津大学交流学习,他作为“MTR智能舵机与变胞机器人”项目团队一员,参加国际赛道比赛。他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团队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戴建生担任顾问,开发了能够满足各种使用需求的智能伺服,同时进行了“变形”开发,研发出多种应用场景下的专用机器人设备。
有项目甚至“飞出地球”。比如“道行星迹——小行星轨道和形状探测关键技术开拓者”团队,依托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亲自指导,在深空探测领域打破技术垄断,对小行星实施精密定轨和三维形状探测,其重建0.22米精度4100万个面的小行星67P彗核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形状模型,相比欧空局模型精度提升了30%。
这两天,晋级总决赛的这1410个项目通过现场比赛,最终决出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萌芽赛道的各项大奖。据悉,总决赛期间还举办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暨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等,促进不同国家青年学生共同思考与合作、互相包容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