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要闻

融入大局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全局——2024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奋力书写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是关键。

过去一年,全市组织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融入大局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全局,紧扣“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历史使命和“打造新增长极、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大花园”三大战略任务,锚定缩小“人力差距”主攻方向,迭代推进“人力三量”提升工程“十大专项行动”,奋斗实干、担当争先,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过硬队伍支撑。


凝心铸魂,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过硬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标准。

全市组织系统始终把思想建设与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全面提升“政治三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见真章。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把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的重要嘱托作为重要方面,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求是挺进促践行”,特别是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景宁重要回信精神,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全面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注重以“身边人身边事”加强反面案例教育,推动全市18.7万名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抓实政治建设,落细落小筑根基。建立健全政治素质和履职担当“反向考察”机制,梳理形成政治生态、履职能力以及重点工作推进等方面负面事项清单,把好政治第一标准。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推进政治监督,举一反三抓好省委对各县(市、区)巡视反馈选人用人问题整改,研究制定10方面全市“同题共答”问题清单,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聚焦中心,汇聚服务大局的强大合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使命所系、价值所在。

全市组织工作精准聚焦中心,紧紧围绕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和市委“一个历史使命、三大战略任务”,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

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主动靠前推进人力资源配置集成优化。围绕创新丽水建设,在市委领导下全力参与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推动制定赋能半导体产业《专项政策》、赋能青瓷历史经典产业《实施方案》。着眼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充分发挥党建联建机制作用,高效整合部门资源,以常住人口为导向推进助餐、助医等山区流动服务迭代升级,推动组建27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整合1480辆流动便民共富车,覆盖全市98%行政村。

聚焦全市发展重点任务,推动组织资源最大化压到前沿主战场。着眼丽水经开区经济建设第一战场,研究推出组织系统服务保障“十条举措”,在干部选用、党员调度、人才引育等方面充分赋能。注重用好及时奖励手段,激励干部在重大事件、重要关头冲在一线,在省级对庆元防汛表扬基础上,推动市县迅速跟进对13个集体、21名个人嘉奖,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选育管用,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坚持以“三看”“三破”“三到”选贤任能,持续推进“一年四计”结构功能优化行动,着力建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不断积累优质“组织资产”,奏响“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最强音。

大力弘扬“六干”作风,深入践行“六带头六杜绝”,全面加强“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效能建设活动服务保障,加强综合考核结果运用,动真碰硬打好激励担当作为组合拳,推动一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下”,持续引导党员干部改作风、强素质、严纪律、提效能。

育强“两专两化”能力,系统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推动建立实践理论“1+1”课程体系,针对重点领域市管领导干部全覆盖专题培训,对全市重要岗位专业干部全覆盖推进轮训。大力推进干部跨山统筹“聚力共富”交流,开展4批次优秀干部制度性交流,选派35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援派地区、长三角地区等地锻炼,引导市县大批年轻干部到经济项目一线干中学、学中干。接续3年推进公职人员入口质量提升行动,研究制定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新招录公职人员、选调生整体素质连年显著提升。

坚持“严管厚爱”并重,进一步推动选人用人向“制度治理”转变,健全完善市外调入人员《指导意见》等一批制度规范;坚持在管理监督上关口提前、抓早抓小,针对看似不违法、不违规但实质不合理、不正常的“违和”问题集中排查纳管,坚决破除干部特权思想特权行为。

深化干部档案集中管档和增值化服务,实施档案核查“一件事联办”、远程查档服务“少跑腿”、干部档案提级预审等事项,推进干部档案健康码赋码,服务干部培养、选拔、监督工作全链条。


强基固本,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

围绕“共富共治”抓基层基础,全市组织系统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红耀绿谷、强基共富”工程,推动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覆盖推进镇街村社“五强五星”动态定级、分类管理,创成第二批省级“红色根脉”强基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街道)8个、示范村(社区)81个,并推动“五强五星”党组织定级管理逐步向机关、国企等领域延伸。

建强基层骨干队伍和党员队伍,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周年之际,专门召开座谈会持续深化落实举措,建成用好全国首个乡村干部技能学院,健全市县乡三级培训矩阵,推动81%的乡村干部学用技能、服务群众、助力发展;创新推进强村公司负责人、乡村产业带头人、村社骨干“三位一体”建设,选优育强“头雁”后备人才;精准选派省市县三级农村工作指导员,推动在乡村一线建功立业;在全省率先推行发展党员全周期管理,打造120个流动党员“活动营地”,建好136个乡镇(街道)党校推进党员分层分类模块化教育,着力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效;深化落实“三个基层”,开展减负赋能关爱行动。

推进发展提质和治理提效,探索强村公司多元联营改革等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共富工坊”融入技能创富体系,助推6.3万名山区劳动者增技增收,推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及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3个增幅全省第一;以组织优化引领治理优化,探索党群服务中心“办事跟人、服务集成”机制改革,推广“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协同共富共治机制,深化乡镇(街道)组团发展机制。


育才聚才,打造加速发展的人才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全市组织系统立足山区实际,围绕“产业就业”抓育才聚才,构建起“人才支撑产业、产业带动就业、就业留住人才”逻辑闭环,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大力集聚高素质人才,深化“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推动9县(市、区)全覆盖出台赋能主导产业专项政策,战略人才招引取得重大突破。接续推进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新增高技能人才2.01万人,总量同比增长11.1%,增速居全省第二;新增高技能人才中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占比达68.53%,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破56万。

着力推进创新性改革,推动建立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白名单”制度,推广“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建在产业链上”做法,指引全市首次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自主评审,迭代推出“薪酬+股权”人才认定机制,创新“共享人才”机制,推广“互聘共享”模式,推动高校、平台、企业人才有序流动。

聚力打造关键性平台,建立实体化研究院建设协调对接机制,推动浙大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行、杭电丽水研究院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连续3年推进“英才聚浙丽 跨越共发展”“才聚浙丽 科创未来”联合行动,着力打造产业人才培养高地、就业创业高地。

倾力提升增值化服务,迭代新一轮人才科技服务“十件实事”,推动建立市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实施人才科技政策“直达快享”行动,推动丽水新增高校毕业生4.3万人,在“95后”人才吸引力全国城市排名中跃居第40位,较上年提升7位,提升幅度为全国最快。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编制重要之年,也是丽水落实“迈好三大步、实现三个新”奋斗目标迈好“第一大步”的关键之年,全市组织系统将继续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以系统思维深化改革,以精准攻坚提标提质,以奋斗实干之姿勇扛担当争先之志,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不断彰显组织新担当新作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