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聚智生力”,营造高效创新生态

  高光谱检测技术应用、人形机器人生产现场应用、工业装备芯片定制……围绕一批技术攻关课题,10家无锡龙头企业与8家新型研发机构分成多个小组,面对面探讨技术需求和研究成果。近日,这一幕交流对接的场景发生在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通过精准匹配企业实际技术需求与新研机构的专业能力,市产研院将科研引擎与创新主体牵引到一起。交流会后,多家新研机构与企业建立了联系,同时明确了后续合作意向。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高效、合理匹配“所需”与“所能”是成功的关键。创新联合体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揭牌……今年以来,在无锡科技创新的“场域”里,一条“聚智生力”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通过创新型企业与研发机构的“结盟”,更多科研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落地,加速变为新质生产力。

  指标数据是发展路径的直观表达:今年1—7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050.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4%,创历史新高;技术合同成交额322.6亿元,同比增长72.8%;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4家,同比增长23.6%;5家企业入围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较上年度增长3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三。

  今年,我市首次将40家建设发展成效较好的新研机构纳入管理序列,促进机构发展更好匹配无锡“465”重点产业。“希望通过市产研院的创新体制机制以及专业化的服务,促进新研机构与企业达成实质性合作。”市产研院院长胡义东表示。据介绍,今年以来,市产研院已与日联科技、隆盛科技、长电科技等10家无锡本地龙头企业确立了联合创新机制,组织技术对接30多次,挖掘企业技术需求40余项,已促成1项技术攻关项目展开研发,储备技术攻关项目7项。

  创新主体端,以企业为中心发起的创新联合体也在迅速发展。今年6月举行的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批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亮相,由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长三角Chiplet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名列其中。该创新联合体基于2023年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合作建设,将联合复旦大学、江南大学、无锡芯光互连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三省一市设计、封装、标准、可靠性等芯片环节上下游企业,聚力攻克Chiplet集成典型应用难题,加速“0-1-100”的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长三角Chiplet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是近年来我市成立的众多创新联合体中的一个缩影。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我市还将启动组建30家“生态型”“平台型”“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通过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前后侧、内外围的耦合发展水平的同时,快速将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为工程化应用成果,共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创投机构、银行、校友会、技术转移机构……从今年新成立的无锡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联盟的组织架构图上,可以看出联盟构成要素之丰富,“聚智生力”这一产业科创发展路径在联盟的机构设置上清晰展现。“除了企业会员和由各种机构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联盟还对个人会员开放,吸纳科技副总、产业教授、技术经理人和高校人员加入,目的就是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最大化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这样阐释联盟的组织及目标。

  成立以来,该联盟已开展一系列“聚力联动·政企行校”活动,带着企业技术需求走进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对接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我们还将围绕科技创新及新质生产力的谋划布局,举办细分产业领域的产学研沙龙,邀请全国高校、科研院所顶尖科学家和专家教授来锡分享科研成果、开展交流合作。针对会员单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联盟将聚焦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招引、新产品开发、高校成果对接等需求,提供‘一对一’上门专项定制服务。”联盟理事长殷宝良说。

  多元主体精准协同、资源要素高效融通。在“聚智生力”的路径之上,一个高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生态正在成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