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朱小兵
走进仙居县白塔镇上叶村文化礼堂,这里也是村里的数智生活馆。政务角放置的政务一体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上叶村抓住发展机遇,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美丽经济发展新路子,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3万元。
上叶村的变迁是仙居践行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仙居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集思广益谋划好发展轴建设,专门建立月例会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全速推进。仙居县委书记占雅静说:“我们将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全力打造具有山区辨识度的共富实践范例,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多仙居力量。”
擘画发展蓝图,提速项目落地
在仙居未来科创城三桥溪市民休憩带,和同学一起春游的仙居外语学校学生王浩宇说:“这里环境好,我很喜欢。”
未来科创城目前共实施项目25个,总投资100.75亿元。随着一个个项目的陆续落子,城市面貌和形象提升明显。
仙居坚持系统谋篇布局,明确了“一轴三片区十六组团”发展轴,涵盖全县88%的常住人口、90%的GDP。即以县城为起点,以母亲河永安溪为轴带,向3个中心镇辐射,再向16个重点村组团延伸,持续强化县城承载能力、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和重点村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实现城镇村功能协同、要素流通。
4月11日至13日,上海越剧团到仙居县永安剧院连演三场戏剧,观众场场爆满。
今年以来,仙居着力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服务沿着发展轴布局,在县城“轴心”上建成了城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科技馆等23个项目,在“轴线”上加快推进总投资31.23亿元的11个专项债项目。
“我们统筹推进六大招商机制,大力招引发展轴所需的产业类项目。”仙居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奇华介绍,目前共招引产业类项目60个。“这些项目全部纳入全县项目推进‘七张清单’管理,节点化清单化推进。”
做强产业矩阵,厚植共富根基
走进仙居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繁忙。
“我们现在一天生产2吨左右成品茶。”企业副总经理陶鸿祥介绍,目前公司有固定员工100多人,绝大多数是当地群众。“员工旺季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平时也有3000多元。”
目前,仙居全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壮大,力争经济总量走到全省山区25县第一方阵。在“土特产富”方面,杨梅在鲜果产值12.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45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杨梅酒、杨梅饮品等精深加工产业拓展;仙居鸡在综合产值10.2亿元的基础上,推进浙系仙居鸡产业集聚区项目……
近日,白塔镇仙乡小吃共富工坊产业园试营业。该产业园是集传统小吃体验、非遗技艺传承、农创产业孵化、电商文旅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目前已为周边村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仙居还积极通过获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争取提前批专项债额度以及银行融资等途径,全力支持发展轴项目建设。
引育青年力量,激活乡村动能
在田市镇下街村“在野集”青创集结社场地,全市首个火车场景火锅店——汗流浃背营地火锅吸引了椒江、临海甚至温州等地的年轻人前来体验。“周末和节假日需要提前预订位置。”火锅店负责人徐梦圆介绍,上个月营业额40多万元。
“10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如今吸引了21个主理人团队正式完成签约,布局了23个业态。”田市镇党委书记郑芳欣说。
今年以来,仙居县将“青年入乡”融入到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工作中,把人聚起来、业态兴起来。一方面,全面梳理乡村闲置资源,开发乡村资源数字化运管平台,满足青年入乡创业资源对接需求;另一方面,整合67项增值服务“政策礼包”,建立10个现代“人才入乡”创业孵化平台,提供“拎包入驻”式便捷环境。截至目前,累计招引青年大学生和各类人才2276名,引回“蓝乡乡旅”“向村行”“木纪元”等带资金带项目青年团队128个、催生乡村新业态新经济项目153个、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6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845万元。
在白塔镇仙景村“青溯”咖啡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我们去年10月与白塔镇签订了仙景村的整村运营合作协议,去年11月出台了整村发展规划。”咖啡馆负责人、仙居蓝乡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骐羽介绍。“目前我们已吸引了14位青创客在村创业,预计今年助力村集体增收超40万元,远期将实现村集体年收入不低于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