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话语权是关键。近年来,常州大力开展标准引领创新行动,全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输出持续突破,省标委会落户数全省领先,大批企业创新打造标准化试点。依托标准引领力,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更加有迹可循。
推动标准化技术组织落户,常州展现了不凡号召力。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缺标、低标等阵痛,标准化技术组织应运而生,注重新兴产业培育的常州率先为其提供了土壤。依托中创新航、中认国创等一大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近两年,全市先后争取到动力及储能电池、氢能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合成生物领域5家省标委会落户,省数控机床标委会也已完成委员征集。目前,在常省标委会总数已达10家,位列全省第一。与此同时,在常省标委会也有效“反哺”产业发展。今年,标委会标准制定项目立项计划达11项,将助力常州乃至江苏抢滩标准高地。
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的国家标准共146项。全市已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6项、国家标准1705项。上半年,市市场监管局发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行动”,明确提出要提升常州产业的标准话语权,对新能源、合成生物、机器人等产业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提出明确目标,旨在提升重点产业标准输出能力。
鼓励标准创新与试点建设,今年以来,常州在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合成生物、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组织申报了21项省级标准化试点,并同步开展28条重点产业链企业标准创新工作。近3年来,全市共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4项,居全省前列。